七月的谢王小学,蝉鸣阵阵,却盖不住教室里传出的琅琅书声、操场上奔跑的欢笑、以及手工课上专注的眼神。这是巢湖学院青年志愿者联合会爱心支教团队第十九年如约而至的场景。为期一周的支教活动虽短,却在这所乡村小学和这群大学生志愿者之间,架起了一座跨越十九年的“爱之桥”,见证了一场温暖人心的“双向奔赴”。

爱的接力:十九载不变的约定
自2006年那个夏天开始,巢湖学院青年志愿者联合会与散兵镇谢王小学之间的约定便从未中断。十九年,足以让一个襁褓婴儿长成翩翩少年,也见证了无数巢院学子将青春的汗水挥洒在这片土地上。今年的队长张涵在交接仪式上说:“接过这面旗帜,就接过了十九年的责任与承诺。我们不仅是来支教,更是来延续一份跨越了近二十年的情谊。”对于谢王小学的孩子们而言,“巢湖学院的大哥哥大姐姐”已成为暑期最温暖的期待。

课堂内外:知识与情感的共鸣
本次支教精心设置了“国学文化、科学探索、手工制作、体质拓展、文艺汇演、爱国观影”六大板块,课程设计不仅注重知识传递,更关注情感联结与能力培养。
“国学课堂”上,志愿者带着孩子们吟诵《游子吟》,读到“临行密密缝”时,一个孩子轻声说:“我妈妈也是这样。”简单的话语,让文化经典瞬间有了生活的温度。
“科学实验台”前,当志愿者小李用简单的材料做出悬空的乒乓球时,孩子们眼中闪烁的好奇光芒,让小李感慨:“他们的求知欲让我想起了自己小时候,也提醒我知识可以如此有趣地传递。”
“手工制作”角,六年级的郑杨雨嫣第一次用废弃的羽毛球和毛线编织成一个精美的挂件,她羞涩地送给了一直鼓励她的志愿者小程。程帅说:“这份小小的礼物,比任何奖状都珍贵”。
“体质拓展”的舞蹈比赛中,志愿者和孩子们组队,跌倒了互相搀扶,胜利了击掌欢呼。汗水与笑声中,团队精神悄然生根。

“爱国观影”后的分享会上,孩子们用稚嫩却真诚的语言表达着对英雄的敬佩和对祖国的热爱,深深触动了在场每一位志愿者的心。

“文艺汇演”的舞台,是孩子们自信绽放的高光时刻。看着平时腼腆的孩子在台上大声朗诵,志愿者小张眼眶湿润:“他们的潜力超乎想象,给他们一个舞台,他们就能发光。”
十九年的坚守不仅是对志愿服务精神的生动诠释,更是高校服务地方、助力乡村教育振兴的积极实践。支教活动不仅丰富了谢王小学孩子们的暑期生活,拓展了他们的视野,也为巢院学子提供了宝贵的实践锻炼平台,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未来,巢湖学院青年志愿者联合会将继续深化与谢王小学的合作,让这份跨越十九年的爱心接力棒永远传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