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7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霖漆与共”实践团队走进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美术设计学院,与知名漆艺专家刘善林教授围绕“霖漆与共”暑期社会实践展开深度研讨,为漆艺传承探寻新路径
初赏漆艺美:传统与青春相碰撞
研讨会开始前,刘教授热情地带领团队成员参观了学院精心打造的漆艺陈列室。踏入陈列室,各式各样的漆艺作品即刻映入眼帘,令人目不暇接。

图为刘善林教授在向“霖漆与共”的成员们介绍漆艺作品 通讯员 洪健豪
在传统漆艺作品展示区,一套犀皮漆茶具静静陈列在展示架上。其表面的纹路如层层水波般自然晕开,在灯光的映照下,泛着温润而迷人的光泽。伸手触摸,能感受到漆面光滑之中带着一丝细微的凹凸质感,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沉淀。旁边,一座螺钿镶嵌屏风更是精美绝伦。阳光透过窗户洒落在屏风上,那些细小的贝壳片瞬间反射出虹彩般的光芒,随着视角的缓缓移动,色彩也如流动的画卷般不断变幻,让人沉醉其中。
而在另一侧的学生作品展示区,风格呈现出崭新且独特的面貌。一幅二次元风格的漆艺作品格外引人注目,画中巧妙地将豫剧的独一无二的元素与灵动的动漫角色相结合。大漆厚重的质感与活泼的动漫元素相互碰撞,产生出奇妙而独特的艺术火花,让人眼前一亮。

图为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展览馆中展示的大学生创新作品 通讯员 鲜昱涵
团队成员们还看到工匠师傅正在专注地调制漆色。师傅戴着橡胶手套,将天然生漆缓缓倒进一个洁白的瓷碗里,随后又小心翼翼地一点点加入矿物颜料,用竹制的搅拌棒不紧不慢地慢慢搅动。生漆在碗里缓缓晕开,宛如琥珀色的涟漪在静谧的水面扩散开来,空气中还飘散着一丝淡淡的、独特的漆香。
刘教授笑着鼓励大家:“你们也来亲自体验一下。”团队成员们纷纷拿起小刷子,轻轻地擦拭一幅刚完成的新漆画表面。沙子与漆面摩擦时发出独特的沙沙声响,指尖也传来清晰的阻力感。经过一番擦拭,原本就光亮的漆面变得更加光滑亮泽。这指尖的摩挲,不仅让大家真切地感受到了漆艺的独特肌理,更仿佛在无形之中触摸到了传承者与这门古老技艺之间的深刻对话,体会到了其中蕴含的温度与情感。

图为刘善林教授在指导“霖漆与共”成员们进行擦拭工作 通讯员 陈玉洁
升级实践法:从理论讲解到动手做
研讨会正式开始,团队成员们首先对去年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本次实践活动的指导老师张老师率先发言:“去年我们主要依靠展板讲解和播放视频的方式来介绍漆艺,虽然也做了不少工作,但大家听完看完后,似乎还是与这门手艺隔着一层,很难真正从心底里喜欢上它。”大家纷纷点头表示认同,一致认为这种单方面的理论输出方式,就如同让观众站在岸边远远观望水中的风景,无法真正走进漆艺的世界,亲身体验其独特魅力。
那么,今年该如何改进呢?团队成员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各抒己见。经过一番头脑风暴,大家最终决定将实践重点放在“动手创作”上。具体计划如下:首先,让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意,根据个人想法绘制设计草图,确定要制作的漆艺作品类型,比如精美的漆艺书签、小巧的首饰盒等;接着,准备好制作所需的木胎,用砂纸仔细地将木胎打磨光滑,为后续工序做好准备,然后均匀地涂上底漆;待底漆干燥后,学生们便可以开始用漆料和各种材料进行创作,既可以绘制自己喜欢的图案,也可以尝试镶嵌一些别致的小物件,尽情发挥想象力;之后,要对作品进行反复打磨,每一次打磨都必须小心翼翼,避免将精心绘制的图案磨掉;最后,进行多层髹漆,使作品的表面更加光亮、耐用,呈现出完美的效果。
刘教授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肯定地说:“手艺这东西,关键就在于让人亲手去碰、亲身去做。只有当指尖真正沾过漆料,亲身感受过打磨过程中的辛苦与乐趣,才能真正领会这门技艺的分量与价值。”他还特意叮嘱道:“等你们把这些制作步骤都熟练掌握了,一定要去竹溪县。那里有着丰富的竹子、木头等资源,你们可以教当地的老乡们制作这些漆艺小物件,让山里的天然材料与漆料‘交朋友’,这样既能有效地传承传统手艺,又能帮助老乡们增加收入,改善生活。”
直播推手艺:数据与传承紧相连
除了着重强调让学生们动手实践,如何将漆艺更好地推广出去,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也是本次研讨会的重点议题。团队成员们一致认为,要让漆艺成功走出工作室,被更广泛的人群所知晓和喜爱,直播带货所带来的数据汇总至关重要。例如,直播间的峰值流量,它能清晰地反映出在直播过程中最多有多少人同时在线观看,直观地体现出直播的受欢迎程度;商品转化率,即有多少观众在观看直播后真正下单购买了漆艺产品,这是衡量直播销售效果的关键指标;还有客群的地域分布情况,通过分析可以了解到哪些地区的人群对漆艺产品更感兴趣,便于后续有针对性地进行推广;以及观众们偏好的产品品类,是更倾向于小巧玲珑的书签,还是实用美观的收纳盒等,这些信息都能为后续的产品研发和推广策略提供重要依据。

图为霖漆与共成员正在与刘善林教授讨论问题 通讯员 陈祥
刘教授也肯定了我们直播带货的想法,他认为直播带货就是运用现代的技术手段为漆艺搭建一个广阔的展示舞台,这些数据能够为我们提供丰富而有价值的信息。比如,通过分析当今的数据我们可以了解到,年轻人可能更喜欢卡通的、简约风格的图案;上班族或许更需要能放下口红、耳环等小物件的收纳盒。只有充分了解了这些市场需求,我们制作出来的漆艺作品才能既坚守住传统的技艺和独特韵味,又能紧跟时代潮流,符合现代消费者的审美和使用需求。”
担起传承责:让漆艺活在当下时
从校园工作室里学生们天马行空的创意迸发,到计划中前往竹溪乡村的实地实践;从以往单纯的理论宣讲和宣传推广,到如今手把手地教导大家动手制作、亲身传承,这场研讨会无疑为漆艺传承开辟了全新的思路,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试想一下,当竹溪县的老乡们学会了漆艺制作,用它来装饰自家的门窗,让古朴的房屋焕发出新的生机,或者将制作的漆艺小物件拿到集市上去售卖,既能美化自己的生活环境,又能增加家庭收入。到那时,这门古老的技艺就真正在时代的土壤中扎根生长,在日常的烟火气中不断延续着旺盛的生命力,在持续的创新实践中绽放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彩。
此次与刘善林教授的研讨交流,为“霖漆与共”暑期实践活动明确了清晰的方向。那就是通过鼓励学生动手创作,让漆艺传承更具活力和创造力;借助数据统计分析,为漆艺推广提供科学有效的策略支持。最终的目标是让漆艺从非遗展台上的静态陈列,真正转变为大家生活场景中随处可见的生动存在,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团队成员们都对即将到来的夏天充满期待,盼望着能将漆艺的独特之美传递到更多的地方,在更多人的心中播下传承的种子,让这门古老的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图为霖漆与共成员正在刘善林教授的工作室与刘教授开展研讨会 通讯员 洪健豪
匠心比心:共探非遗活化之路
在热烈的座谈交流中,团队成员们再次深刻领略了大漆工艺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精妙绝伦的工艺智慧。令人倍感欣慰的是,竹溪大漆在传承与保护的进程中,始终秉持着创新的精神,不断推陈出新,展现出了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竹溪大漆,这颗深藏于秦巴山区的文化明珠,凭借其独特的东方美学魅力以及紧跟时代步伐的创新实践,正以全新的姿态向世界精彩呈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不朽魅力与无限潜力。在此,我们怀着无比热切的心情,呼吁社会各界持续关注竹溪大漆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共同携手守护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助力千年漆艺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绽放出更为耀眼夺目的光彩。

图为霖漆与共成员在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刘善林教授的合照 通讯员 洪健豪
文/洪健豪、陈玉洁
图/洪健豪、梅欣蕊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霖漆与共社会实践团队
2025年7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