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润砀山传薪火 数智直播助振兴——淮北师大文学院学子"三下乡"赋能乡村振兴

 语润砀山传薪火 数智直播助振兴
淮北师大文学院学子"三下乡"赋能乡村振兴
       为积极响应“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攻坚工程”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语润砀山·数智惠农”志愿服务队于7月7日奔赴宿州市砀山县,依托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以“语言+产业”创新模式为抓手,启动为期5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这支由10名跨专业学生组建的队伍,将深入乡村田间地头与农户家中,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座谈倾听需求、开展普通话专项培训、手把手指导直播实操等多样化举措,既系统梳理当地农户在普通话应用与农产品电商销售中的痛点难点,更以专业所长搭建起“语言赋能+数字助力”的双向桥梁,推动“推普兴乡”与“数智惠农”深度融合,让规范语言成为乡村发展的“催化剂”,让直播带货成为产销对接的“新引擎”,切实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从“初见”到“深知”:一颗梨的乡村振兴蝶变路
       砀山县良梨镇梨树王风景区内,百年古梨虬枝盘曲,青果缀枝藏着丰收的期许。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志愿服务队随良梨镇党委委员、武装部部长赵剑鑫穿行其间,听他讲述这片土地的“成长记”:“这里早已不是单一产梨的果园,而是农旅融合的示范地了。”从专注梨树种植,到拓展西瓜、黄桃等特色育种,再到借“梨树王”“梨树神”的文化底蕴,建起集观光、体验、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一颗小梨子竟有这么大能量,这正是特色农业激活乡村振兴的鲜活注脚!”团队成员颜劭翀在调研笔记中如是感慨。
       谈及农产品电商的兴起,赵剑鑫也坦言现状:“现在村民们都爱开直播卖水果,但不少人还没摸准门路。”他举例,有的果农因不懂平台规则被中途断播,有的因不擅展示产品错失订单。服务队成员沿着梨园小径边走边记,将果农们提到的直播话术生硬、设备操作生疏等问题一一记下,也更清晰了此行的方向。

 
图为良梨镇党委委员、武装部部长赵剑鑫在梨树王景区向志愿服务队介绍当地特色产业发展情况       李雅萍 供图

从观察到思考:对话返乡“新农人”,挖掘助农“金点子”
       在暑期社会实践期间,志愿服务队走访砀山县各个村镇,与当地几位青年创业者、助农达人展开对话,深入挖掘返乡创业与电商直播运营模式的成功经验,帮助当地农产品销售注入新思路。
       李娟,这位荣获安徽省道德模范、“中国好人”、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的电商创业者,正用牙齿紧咬着触控笔,在手机屏幕上艰难地滑动——因脊髓性空洞症致全身瘫痪的她,每完成一笔订单,都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刚开始练的时候,嘴唇常常磨破流血,”她语气平静地回忆,指尖轻轻拂过屏幕,“现在嘴部早就磨出了厚厚的茧子。”当被问及想对在电商路上摸索的年轻人说些什么,她抬眼望向远方,眼神里满是坚定:“别放弃。我能做到的,你们一定也可以。”寥寥数语,却藏着穿越苦难的力量,更映照着普通人在时代浪潮中奋力生长的模样。
       毛雷庄内,安徽省创业先锋、优菓农业创始人杨梦向志愿服务队展示了数字果园管理系统系统“这套系统能实时监测土壤墒情和果树长势,”他指出,“现在做农业,光靠吃苦耐劳不够,还得懂技术、会创新、要紧跟时代潮流。他还坦言,创业初期曾面临资金短缺等困难,但电商直播为农产品销售打开了新渠道。
       在良梨镇魏庙村,直播达人王丹彤的家人正在分拣酥梨。虽然王丹彤临时外出,但其家人详细介绍了他们的品控标准:“一旦有顾客反映产品问题,保障第一时间退货退款。”据了解,该直播间通过严格的选品和“把顾客当亲人”的服务理念,已积累了大量回头客。当被问及直播经验,王丹彤的家人都笑着说:“丹彤普通话说得好,观众听得明白,下单率就高。”


图为“咬”出来的电商路——李娟用牙齿紧咬触控笔回复消息的瞬间           李梓涵 供图

从理论到实践:推普助农践初心,乡村振兴在路上
       砀山之行,让这支跨专业大学生团队真切感受到“语言+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鲜活力量。带着所见所闻的思考,同学们迅速将理论构想转化为实践行动:壹号梨园内,面对因年事已高而对直播心存畏难的果农,服务队成员当即在梨树下支起手机,以砀山梨为样本现场演示直播流程。“介绍时要讲出咱梨的特色,‘酥脆多汁’可比单说‘好吃’更打动人。”队员边操作边讲解,这场接地气的“田间课堂”很快吸引了周边果农驻足围观、侧耳倾听。

 
图为“语润砀山·数智惠农”志愿服务队成员为果农直播示范          张子轩 供图

       砀山县博物馆内,志愿服务队成员正仔细记录梨文化的相关历史资料,在观摩馆藏文物后,团体成员借助本地助农抖音账号,上传了相关短视频,聚焦产品本色设计产品IP,将当地风土人情、民俗故事与产品绑定,让农产品成为地域文化的“代言人”。
       此外,志愿者们还创新推出“移动推普小课堂”:公交车上、博物馆外,孩子们用清脆的普通话大声猜认甲骨文卡片;与此同时,队员们与村民拉家常、做问卷,在轻松互动中摸清大家对“普通话+电商”的真实需求,让推普助农的初心在行走中落地生根。 
       此次“语润砀山·数智惠农”暑期社会实践,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志愿服务队以语言为纽带、以技术为支撑,探索出一条“推普赋能产业,数字助力振兴”的实践路径。志愿服务队成员也深刻体会到,普通话不仅是沟通工具,还是打开电商市场的“金钥匙”,而数字化手段的运用,更是为传统农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团队成员纷纷表示,要继续把校园智慧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切实动能,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图为实践团队全体成员在梨树王景区合影留念           李雅萍 供图 
作者:“语润砀山 数智惠农”志愿服务队 来源:淮北师范大学
时间:2025-07-13 关注: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 跨校携手探非遗 匠心传承谱新篇 ——计算机工程学院学
  • 语润砀山传薪火 数智直播助振兴——淮北师大文学院学子
  • “财智”下乡助振兴,“偶韵”出海护非遗——福建商学
  • 以青春之名传承文化----建党节社会实践活动纪实
  • 新能源知识点亮课堂,创意手工激发童趣——湖北汽车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