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稻香向故乡
风起稻香向故乡—商院“旅小青”志愿服务宜兴丁蜀稻田画
为丰富我院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展示我院学生风采,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职业素养,深入挖掘优秀校友的奋斗故事,发挥朋辈教育实效,助力学生更好的成长成才。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烹饪学院团队“旅小青”志愿服务宜兴丁蜀稻田画。
稻田为纸、水稻为墨,在宜兴市杨巷镇邬泉村,一幅幅栩栩如生的艺术画跃然田间,寄托着农民对丰收的希望。今年6月,该村邀请专业人员前来设计、测绘,并按照图纸在这块300多亩的稻田里种植不同色彩的秧苗。沿着莲花荡路径直往东,村道两边的各色波斯菊开得正艳,稻草扎成的十二生肖、小猪佩奇给乡村增添了一丝俏皮感,500亩水稻田里绿意盎然……这样一派田园水乡好风光位于宜兴丁蜀镇的莲花荡农场,如今这里已成为网红打卡地。“几年前这里还没有路,下雨天到田里干活都是踩着泥浆过去,周围猪舍连片,环境脏乱不堪。”说起以前的莲花荡,周边农民都有着这样的印象。
莲花荡的绿色转型源于一个小镇的生态觉醒。丁蜀有25公里太湖岸线,省控入湖河道4条,承担着较重的治太任务。而莲花荡位于入太湖河流乌溪港的上游,这里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入湖水质。2011年起,丁蜀镇对莲花荡区域实施环境整治,整治范围包括三洞桥村、定溪村等区域范围50平方公里。
每年6月至10月,稻田中便铺开新的“画卷”,彩色稻米种植出各种动物式样;11月,结束水稻收割,地里便会种上紫云英、红花草等肥料植物,翌春就会绽放成一片花海。
在2023年6月13日商院“旅小青”团队去宜兴市杨巷镇邬泉村稻田画打型定位和稻田画按设计图案种入彩蛇水稻秧苗。团队参与稻田画的成员有:徐伊珊、郭玉莹、斯政、赵飞、冯世祥等;
通过这次体验多姿多彩的稻田画将创意农业与休闲旅游相结合,珍惜粮食、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纵览我国粮食发展历史,从建国初期的一穷二白,到今天成为世界粮食生产大国之一,背后是亿万中国农民的伟大功绩。这次志愿服务不仅点亮了同学们的校园生活,更点亮了每一位参加活动的商院学子的心灵。
时间:2023-07-31 作者:郭玉莹 来源:实践体验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