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实践团曾家村暑期活动:粘土创意与珐琅工艺共绘成长色彩

7月13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青春火·智育启梦团走进十堰市红卫街道曾家村“爱心托管班”,为40名中小学生带来融合创意手工与传统工艺的暑期特色课程,让孩子们在假期中体验粘土创作的乐趣、感受珐琅工艺的魅力,全面提升动手能力与审美素养。

粘土创意:用双手塑造奇思妙想

活动以充满趣味的粘土创意体验拉开序幕。志愿者提前准备了各色超轻粘土、塑形工具、工作台等材料,还带来了动物、植物、卡通形象等粘土成品范例供孩子们参考。

    •    技巧讲解与创意引导:志愿者先用通俗的语言介绍粘土的特性、基础塑形手法(如揉、捏、搓、粘),以及色彩搭配的小技巧,结合生活中的常见事物启发孩子们的想象力。随后现场演示简单造型的制作过程,从基础圆球、长条的塑形到组合拼接成完整作品,每个步骤都耐心讲解并手把手指导。

    •    沉浸式创作体验:孩子们眼中闪烁着好奇的光芒,认真跟着志愿者学习技巧。动手时,他们挑选喜欢的粘土颜色,小心翼翼地揉捏塑形,有的制作可爱的小动物,有的搭建迷你小花园,还有的创作脑洞大开的“幻想生物”。虽手法略显稚嫩,但全员专注投入,教室里满是创意迸发的喜悦与欢声笑语。

珐琅体验:在工艺中感受传统之美

粘土创意环节结束后,传统珐琅工艺体验课堂接力开启。志愿者准备了基础珐琅釉料、金属胎片、酒精灯、镊子等工具(注:此处采用安全简化版珐琅体验方式,如低温釉料或模拟珐琅效果材料),并展示了传统珐琅饰品、摆件的图片与仿制品。

    •    文化解读与工艺示范:志愿者向孩子们介绍珐琅工艺的历史渊源,从古代皇家器物到现代文创产品的应用,讲解珐琅“掐丝、点蓝、烧造”的核心流程(简化版重点演示点蓝与色彩晕染)。随后现场示范釉料的选取、调色与涂抹技巧,强调色彩搭配的和谐性与操作的规范性,逐一纠正孩子们的手法。

    •    亲手制作珐琅作品:孩子们兴致勃勃地拿起工具,在志愿者的指导下尝试调配釉料、涂抹在胎片上。他们专注地控制笔尖力度,仔细搭配颜色,虽操作还不熟练,但眼神中充满对传统工艺的好奇与敬畏。不一会儿,一张张(或一件件)带着独特色彩光泽的珐琅作品在孩子们手中完成。

活动获赞,更多精彩值得期待

此次活动将粘土创意的自由发挥与珐琅工艺的传统韵味相结合,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释放创意、感受文化,获学生、家长一致好评。曾家村社区负责人评价:“活动兼顾了趣味性与文化性,让孩子在粘土创作中锻炼想象力,在珐琅体验中触摸传统工艺,意义十足,期待后续更多精彩。”

据悉,实践团后续还将围绕科学实验、环保创意等主题,持续为孩子们带来丰富课程。
来源:大学生家园
时间:2025-08-05 关注: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报告推荐
  • 青岛农业大学学子赴河北开展红色文化传承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