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高郁杉)7月6日早上八点,湖北汽车工业学院铁脉薪传实践团与指导老师同行再次来到老营革命烈士陵园,开启了又一次意义非凡的红色探寻之旅。这已经是实践团第二次来到这里,旨在进一步挖掘铁道兵历史,传承红色精神。
踏入陵园,实践团成员们便被庄严肃穆的氛围所感染。阳光透过繁茂的枝叶,洒在地面上,形成一片片光影。成员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缓步走向革命烈士纪念碑,整齐列队,向烈士们鞠躬默哀,表达对先烈们的深切缅怀和崇高敬意。

图1铁脉薪传实践团与指导老师合影 (图片来源:宣发部)
随后,成员们来到陵园展览室,与随行的指导老师一同仔细翻阅资料。泛黄的旧照片、厚重的书籍,每一样都承载着铁道兵们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成员们或独自研读《西线烽火》,透过文字回溯往昔铁路建设中的烽火岁月;或两两一组,共览史料画册,在交流探讨中,挖掘铁路先辈们的奋斗故事。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仿佛穿越时空,亲眼目睹了铁道兵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艰辛与豪迈。
实践团有幸邀请到陵园负责人陈太燕为大家进行深度讲解。在建筑前,陈太燕缓缓开启话匣,阳光为场景镀上一层庄重光晕。他详细介绍了陵园的初创历程,讲述了在物资匮乏、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将陵园建成,让烈士们得以安息。实践团成员们屏气凝神,认真聆听,将这些珍贵的历史细节一一收录进笔记本。

图2团队与陵园负责人交涉 (图片来源:宣发部)
行至“珍贵瞬间”展区,陈太燕站定在铁道先辈旧照前,手指轻搭相框边缘,深情地说:“当年筑路,条件艰苦,大家都是靠着一股信念在坚持。” 话语似打开时光闸门,先辈们开山炸石、护路抢险的画面,随他的讲述在成员们眼前浮现。从自制炸药时的智慧与果敢,到在悬崖峭壁间铺设铁轨的无畏与坚韧,铁道兵们用生命和热血诠释了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
室内交流时,陈太燕还分享了这些年与参观者的互动故事。有学生在听完讲解后感动落泪,有老人在这里重温往事,不同年龄层的人都被陵园所承载的精神力量深深触动。实践团成员们积极提问、深入思考,在这场对话里,更加明晰了铁脉薪传实践团所肩负的责任 —— 让陵园故事、铁道精神,在新一代人手中,继续传递、生长。

图3团队成员向烈士们献花 (图片来源:宣发部)
在活动的最后,实践团成员们在陵园内进行了志愿服务活动,他们清扫道路、擦拭墓碑,用实际行动表达对英烈的敬重与追思。大家纷纷表示,通过这次再访老营革命烈士陵园,对铁道兵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今后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传承红色精神的行动中去,让铁道兵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彩。
据悉,老营革命烈士陵园已成为当地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接待数千人次前来参观学习。湖北汽车工业学院铁脉薪传实践团也将持续开展相关实践活动,通过校园宣讲、线上分享等形式,让更多人了解铁道兵的事迹,让红色基因在青年一代中代代相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