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古韵今风展,文化深掘实地行感悟实践在这个蝉鸣声声的季节里,我们河北工程大学“穿越历史长廊,探寻邯郸文化”小分队于2024年7月踏上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为传承邯郸传统文化,走进了邯郸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亲身体验了从古代到现代的文化变迁,感受了邯郸古韵与今风的完美交融。此次实践调研,我们重点参观学习了邯郸市博物馆、磁县北朝考古博物馆、磁县磁州窑博物馆、临漳县邺城博物馆,每一处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一次的探访都如同翻开了一本厚重的历史书页,让大家沉醉其中,收获满满。同时,我们还采用了问卷调研的方式同步进行线上和线下的调研,以此来了解到大家对邯郸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及发展建议。
历史的初印象是从7月4日来到邯郸市博物馆开始的,这里仿佛是邯郸历史文化的缩影。一踏入馆内,那些珍贵的历史文物便如同时间的使者,静静地诉说着过往的故事。从先秦的青铜器到汉唐的陶俑,从宋元的瓷器到明清的书画,每一件展品都散发着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魅力,无一不震撼着我们。我们仿佛穿越了时空,与古人对话,感受着邯郸作为“赵国故都”的辉煌与沧桑。
接着,我们于7月6日来到了磁县,参观了北朝考古博物馆,步入馆内,仿佛穿越回那个遥远而神秘的北朝时代。那些精美的陶俑、壁画和金银器它们不仅展示了北朝人民的生活场景和社会风貌,更反映了那个时代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追求。那些栩栩如生的陶俑,无论是文吏、军卒还是乐舞人,都仿佛在诉说着各自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生动与鲜活。这座博物馆不仅是一座展示历史文化的场所,更是一座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它让我们有机会近距离地感受历史的魅力,更让我们在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在磁县,我们同时也参观了参观了磁州窑博物馆,走进这座博物馆,我们很难不被那些色彩斑斓、造型各异的瓷器深深吸引。从质朴的黑白釉到繁复的彩绘,每一件作品都展示了磁州窑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制瓷技艺。亲手触摸那些瓷器,感受着釉面的光滑与温润,就好似穿越回了那个炉火通明的窑洞,见证匠人们如何用双手塑造出这些不朽的艺术品。这次体验,让我们对磁州窑文化有了更加深厚的情感,也更加珍惜这些传承至今的文化瑰宝。
随后,我们于7月10日来到了临漳县参观了邺城博物馆,这里曾是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六朝的都城所在地,是中国古代北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之一。走进北朝考古博物馆,那一件件古朴的文物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我们驻足于一尊尊佛像前,它们或慈眉善目,或威严庄重,每一道刻痕都透露出匠人的精湛技艺和对信仰的虔诚。在这里,大家仿佛能听到历史的低语,感受到那个时代的辉煌与沧桑。这次参观,不仅让我们对北朝文化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更让我们对古代工匠的智慧和毅力充满了敬意。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北朝考古博物馆。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麻晓茹 供图
在实地参观的同时,我们同时还进行了线上和线下的问卷调研,通过问卷调研,我深切感受到居民以及大学生对邯郸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参差不齐。有的人对邯郸的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如数家珍,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自豪感;而有的人则知之甚少,甚至对一些基本的文化常识也感到陌生。这一现象让我意识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任重而道远。我们需要通过更多样化、更接地气的方式,让传统文化走进寻常百姓家,让更多人了解、热爱并传承邯郸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启发我思考如何创新传统文化传播方式,让其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图为实践队员发放线下调研问卷。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麻晓茹 供图
传承传统文化是一项深远而重要的实践,它不仅关乎个人的成长,也影响着社会的和谐与发展。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们不仅能够深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也能够为社会的和谐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为此,我们应重视传统文化传承,用我们的力量为社会注入更多的文化底蕴和精神滋养,我们要将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到日常生活中,通过言传身教,让更多人感受到其独特魅力和时代价值。同时,我们也要积极创新,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结合点,使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守护好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为社会的持续进步和繁荣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图为实践队员合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麻晓茹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