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前事怀先烈 赓续红色承遗脉

历史是一个民族兴衰更替的见证,文字恰好是记录这些兴衰的载体,记载着人类文明最灿烂的篇章。生者以史铸碑哀悼,逝者灵魂长眠安息。为了进一步了解解放战争,追忆革命先烈,继承红色基因,我们团队赴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进行实践,并通过分工合作,采集资料,最后汇总所收集的材料并及时总结完成此次实践。
7月29日早晨,团队队员还未进入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就已经安静下来,门口巨大的母亲捧着孩子的石雕,那种痛苦与绝望,深深感染着实践队员们。我们仿佛看到了日本宪兵队在南京烧杀抢掠,他们手中高举刺刀,脸上带着魔鬼的笑容,眼中迸发出狂热的兴奋,将刺刀狠狠刺入婴儿的身体里。刹那间,婴儿啼止,历史定格,逐渐演变成我们如今看到的模样。原来,雕塑真的会说话。实践队员们不禁泪目,感慨如今的和平来之不易。前人将血写的历史永远铭刻在南京的土地上,才让我们能深刻体会到那段历史留给我们的不仅是悲痛欲绝的哀伤,永志追思的英烈和伟岸壮阔的史诗,更是追求和平的渴望和强国富民的决心。
前世之事,亦是后世之师。实践队员们跟随讲解员一步一步深入了解那段令无数人感到流泪痛惜的历史。 侵华日军无视国际准则,公然违反国际道德,在中国肆意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是啊,那是千千万万个中国人心中无法磨灭的痛苦记忆,可这也是繁华盛世开始的一个起点。古往今来,中华民族都有一股“韧劲”,正是凭着这股韧劲华夏儿女们熬过了无数个“国穷民穷被狗欺”的历史阶段。实践队员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欣逢盛世,更应不负盛世。
铭记,其实是为了更好的出发。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里人很多,多到听不到一点声音,那是心照不宣却又振聋发聩的沉默。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里却又很吵,文字诉说历史,万人坑里悲声长鸣。回头看,原来,轻舟已过万重山。抬头看,发觉,万里明灯,映照人间。通过讲解员的讲解,实践队员们了解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建立正是对日本否认历史,逃避责任的回击。也正是因为纪念馆的建立,才让更多的中华儿女了解这段血与泪交织的历史,感怀如今和平来之不易。同时也激励着实践队员们继承红色基因,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共筑美好时代。愿吾辈皆御千乘,马踏京都尚樱花。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二十大报告中勉励新时代青年:“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诚然,青年,是国家重要组成部分;青年力量,也是国家不可或缺的力量。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过程中,青年的发展更是与此息息相关。通过此次社会实践,实践队员们积极响应习总书记的号召,深学笃行、知行合一,奋进新征程。队员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坚定理想,明确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积极贡献新力量。人无志不立,奋斗理想与目标,不断前进,方能成功。曾有言:“用之在于机,显之在于势。”新的时代,我们面临新的挑战,但我们从未退惧,从不退缩。趁起风而扬帆,顺东风而起势,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时间:2023-07-29 作者:李玉婷 来源:安徽工业大学 关注:
社会实践心得推荐
  • 难忘前事怀先烈  赓续红色承遗脉
  • 难忘前事怀先烈 赓续红色承遗脉
  • 历史是一个民族兴衰更替的见证,文字恰好是记录这些兴衰的载体,记载着人类文明最灿烂的篇章。生者以史铸碑哀悼,逝者灵魂长眠安息。为
  • 07-29
  • 点燃梦想,为爱前行支教活动
  •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响应国家教育部和中央共青团的号召,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关心关爱农村儿童的浓厚氛围,整合社会资源
  • 07-28
  • 民族团结一家亲 结缘共促边疆情
  • 2023年7月14日,安徽财经大学2022届国贸院石榴籽小队大学生志愿者们暑期“民族团结”实践活动正式启动。石榴籽小队的同学们来到了新疆
  • 07-27
  • 安徽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于红色旧址,燃星星之火
  • 新时代照耀非遗文化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了让世界更好认识中国、了解中国,需要深入理解中华文明,需要广大人民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
  • 07-26
  • 千里椒香,青春为助农而来
  • 踏夏日支教之旅,寻青年未来之向
  • 青春支教梦,让爱心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