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擎文化炬火,躬习齐鲁民俗

文化如同一条生生不息的长河,贯穿中华几千年历史,滋养了一代代中华儿女,为了文化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在新时代仍然保持蓬勃的生命力,就需要新一代的青年勇于担当,赓续文化之炬火。为此,由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丹青曲韵赓文脉,循声觅俗续灯火”社会实践队围绕山东省十六个地市展开文化风俗调研,冀以发掘特色民俗风情,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更多人感受到齐鲁大地的文化魅力。
环环相扣,一丝不苟
常言道: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实践调研同样也需要明确方向,夯实地基。正因如此,我们大家在实践初始之时便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并综合考虑了多种因素下不同方案的可行性,同时响应二十大号召,把实践主题确定为发掘山东省十六市民俗,坚定文化自信。之后我们又迅速完成了实践计划和任务分配,在校期间已联系好相关地市同学,同时在校内进行了有关家乡特色风俗的采访,做好记录,积累了一定量的实践素材。
文化传承可以是多样的,好的传承方式应当适应时代发展趋势,以当代人更为容易接受和喜爱的方式进行传承。2022年春晚节目“只此青绿”等系列节目一经播出,我对文化传承的方式有了崭新的认识,原来传承也可以有如此令人触动的形式。因此,针对本次实践我们决定采用多种方式记录和表达。希望能通过这些方式更好的传承好民俗文化。
为了获取更多的样本,为实践调查提供更可靠的数据,大家制作了有关民俗方言和文化传承的调查问卷。在准备过程中,我们大家试答了队长给出的初版问卷后提出了一些建议,修改后的问卷随后广泛转发,在获得所需数据的同时也收获了一些关于问卷设计的赞誉,这让我们备受鼓舞。
积极进取,锐意争先
良好的氛围能够让日常的工作充满动力。实践开始后,大家都各司其职,积极查阅相应负责的地市的资料,以便加深对该地的了解,更好的开展实践。不仅如此,每部分的任务大家总是在截至日期前一两天就全部完成,这充足的干劲和信念感染着每一名队员,这让我感受到:我们并不是在完成某项任务,而是在为团队和大家共同的目标而努力着,我们同处一条大船之上,唯有众志成城,船才可以行稳致远,唯有齐心协力,才能够乘风破浪。想到这里,我的工作热情和激情变得更足了。
亲身实践,磨练自我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实践不能只是天马行空的想象,更需要脚踏实地的践行。在探访曲阜楷雕艺术时,我专程前往曲阜三孔和孔子博物馆进行观摩,感受其背后的儒家风韵;在发掘剪纸艺术的魅力时,师姐切身学习体会,并掌握了一定的剪纸技巧。与此同时,实践过程中,师哥师姐在与受访人员的交流中提升了自己的沟通和表达能力;在调查各地风俗时拓展的自身眼界,了解了更多充满地域色彩的民俗风情;在记录和宣传各种民俗的同时更加坚定自己的文化自信。
文化是民族的根和魂,保护好文化之火就是在为后世点亮前进的路。本次社会实践让我们充分认识到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不能只是一句空话,要亲身去体会方可知明其中分量。传承好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这是今天的青年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为此,新一代青年学子要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用实际行动来将中华民族文化发扬光大;同时还要坚定文化自信,保持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高度信心。相信在中华儿女共同努力下,中华文化必将万世不衰,代代传承。(通讯员 杨新硕)
 
时间:2023-01-04 作者:杨新硕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 关注:
社会实践心得推荐
  • 发展科技助文化传播形式创新
  • 随着,5G、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基建”日渐完善,新一轮的技术革命正在深度影响和重构文化的形态、结构和价值追
  • 01-01
  • 湖北理工学院节能环保清洁志愿服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