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皖西博物馆正大门)
皖西博物馆建筑设计独特、结构新颖,以三层主殿为中心,南面为两层东、西耳房,背面为凹字型两层后楼。形体采用宫廷加庭院式布局,以汉代建筑的演化结合传统徽派民居院落空间,整体体现汉代建筑风格。
(图为“走进皖西”)
“走进皖西”包括“皋陶魂”、“古代英杰”、“红旗漫卷”三大部分。以青铜文化、陶瓷文化、葬制文化、红色文化为主题,以文物、文献、历史图片为载体,结合馆藏实际,通过场景、模型、数字技术、图文等多种辅助手段,展示皖西在中华民族文明史、中国革命史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专题陈列分为“皖西庐剧艺术陈列”、“皖西民风民俗陈列”、“元亨疗马”。意在弘扬民族灿烂文化和光荣的革命传统,宣传皖西悠久的古代文明及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进程中三十年红旗不倒的革命实践和皖西儿女英勇献身的大无畏精神。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博物馆)
实践队参观了不同时期出土的青铜器文物,这些文物在地下经历数千年之后,静静地躺在博物馆的橱窗内,仿佛向人们讲述着它前世今生的故事传奇。博物馆内,讲解员深情讲述每一件文物背后的故事,漫步在文物展厅内,历史的云烟似乎还没散尽,一把把青铜剑,一支支铜箭头,仿佛刚从刀光剑影中醒来,记录着一场场古代战争刀枪剑戟厮杀的历史画面。
(图为“刘帅的棉衣”)
1949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第三纵队迅速实现在皖西的战略展开,面对御寒棉衣的难题,刘邓首长提出“就地解决,自己动手缝制”的号召。全军上下积极筹措物资,开展军民合作、自制棉衣。这件承载历史记忆和革命故事的棉衣,朴实无华地“陈述”着前辈们顽强的革命意志和崇高的革命气节。这件有历史记忆和革命故事的棉衣,解放后,就安静地躺在皖西博物馆,朴实无华地“陈述”着革命前辈顽强的革命意志和崇高的革命气节,克服一切困难的勇气和智慧,彰显着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继往开来、砥砺前行,永远是战无不胜的。
实践队员们参观考察了皖西博物馆,认真聆听了讲解员的介绍,通过看图片资料和实物,了解到每个文物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大家重温了先烈们的英勇事迹和光辉历史,重温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的创业历程,从他们身上汲取伟大的精神力量,对老一辈革命工作者不畏艰辛,甘于奉献的革命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
通过此次实践活动,实践队收获了很多:在实践与交流中,不断的学习理解,加深了我们对红色基地的了解以及团队的凝聚力,同时也锻炼了实践队员,组织,书写等各方面的能力。不管是博物馆本身悠久的历史文化,还是其中所包含的红色文化与革命精神,都值得我们认真的学习。通过这次时间,我们对皋陶历史、红色文化的主题,有了更多的认识,并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有了更多的自信与期待。参观学习结束了,但红色的精神却流淌在我们的心中,灌溉着我们的心田,同时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为国效力的心。(通讯员 邵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