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传知启心智 实践悟道促成长
2025年6月27日,曲阜师范大学语润桑梓・译启新程实践队来到日照凤凰小学开展支教活动。实践队希望通过设计游戏化互动教学活动,让儿童用行为 “投票”,研究他们对英文磁力书的偏好及英语水平,同时为孩子们带去有趣的英语知识。
初到凤凰小学,校园里的欢声笑语就像一股清泉,瞬间冲淡了我旅途的疲惫。孩子们用好奇又羞涩的眼神打量着我们,那一双双清澈的眼睛里,藏着对未知世界的向往。操场边的梧桐树下,几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正探着脑袋望过来,睫毛上还沾着细碎的阳光。她们的眼神里藏着雀跃的好奇,像初春刚解冻的溪流,清澈得能看见水底的卵石,不远处的篮球架下,几个男孩正扒着栏杆张望,亮晶晶的眼睛里闪烁着对陌生来客的探究,仿佛那目光能穿透校园的围墙,触碰到更广阔的天地。
在主题盲选游戏环节,当 PPT 上展示出动物农场、城市交通、水果超市等场景时,孩子们立刻沸腾起来。前排的小男孩猛地举起手,大声说:“老师,我选城市交通!我最喜欢挖掘机了!” 他的眼睛瞪得圆圆的,满是期待。而坐在他旁边的小女孩则轻轻指着水果超市的图片,小声说:“我喜欢水果,妈妈说多吃水果长得高。” 我仔细观察着,发现大多数男孩更倾向于动物农场和城市交通这类充满力量感的主题,女孩则偏爱水果超市和我的房间这种贴近生活的场景。这让我意识到,孩子们的主题偏好与他们的性别和生活经验有着紧密的联系,他们用最直接的选择,表达着内心的喜好。
在视觉风格投票环节,当四种不同画风的小熊图片展示出来时,孩子们的选择再次让我眼前一亮。大部分孩子都被萌系卡通风格的小熊吸引,他们说这种小熊看起来很可爱。而一个小朋友却指着写实照片风格的小熊说:“这个才像真的小熊,有力量!” 这让我明白,孩子们的视觉审美虽然有共性,但也存在着个体差异,他们的选择背后是各自独特的审美感知。
通过这些游戏化的互动,我对孩子们的英文接受度也有了更清晰的了解。他们对名词类的英文词汇接受度更高,像 “apple”“dog” 等,而对于动词和短语则相对陌生。在呈现方式上,图文结合的形式更受他们欢迎,纯图的磁力书虽然能让他们理解内容,但不利于他们学习英文单词;纯英文的则让他们望而却步。
原本以为研究儿童英文磁力书偏好和英语水平,仅仅只需要通过复杂的问卷和数据分析,可当我们把游戏化互动引入教学,让孩子们用行为 “投票” 时,才发现这才是最真实、最有效的方式。孩子们的每一个选择,每一个动作,都是他们内心想法的直接表达,比任何文字问卷都更有说服力。
教育不是一场单向的灌输,而是一场双向的奔赴。在与孩子们的互动中,我不仅完成了调研目标,更被他们的纯真和热情所感染。小雨从一开始的沉默寡言,到后来能主动和我们分享她的画,这个过程让我明白,耐心和理解是打开孩子心扉的钥匙。当看到孩子们因为拼对一个单词而欢呼,因为编出一个小故事而自豪时,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以前总觉得自己是带着知识和技能来帮助这些孩子的,可现在才发现,是孩子们让我成长了很多。他们让我懂得,在教育的道路上,我们要学会倾听,学会尊重,学会用孩子的视角去看待世界。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着自己的节奏和方式去学习和成长,我们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去要求他们,而是要因材施教,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自己的轨道上发光发热。
此次支教活动,为日照凤凰小学的孩子们提供了多样的课业辅导和实践体验,还调查了孩子们的英语水平。研究儿童的偏好和水平,不能停留在表面,要深入到他们的生活和内心。只有真正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兴趣,才能设计出更适合他们的教学工具和方法。英文磁力书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工具,其价值不仅在于帮助孩子们学习英语,更在于它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作者:大学生家园 来源:大学生家园
时间:2025-07-22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