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心绘梦,童心绽智——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暑期社会实践绮梦纪行

时光流转至2025年6月25日,这一天,阳光毫无保留地倾洒而下,炽热而明亮,仿佛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志愿教学团队的成员们,心中满溢着对幼儿教育的炽热热忱,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崇高敬意,他们步伐坚定,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前往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市拥翠园社区幼儿园的旅程。
 

精心筹备:文化启蒙的细致耕耘

为了让文化启蒙如春雨般悄然滋润孩子们的心田,实践队员们早在两周前就开启了周密的筹备工作。他们深知,对于天真无邪的幼儿来说,传统文化不应是晦涩难懂的文字,而应是生动有趣、触手可及的体验。于是,他们精心设计了故事会与积木搭建两个充满创意的环节,以故事为舟,载着孩子们在文化的海洋中遨游;以积木为桨,助力孩子们在想象的天空中翱翔,期望用最通俗、纯真的方式,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一颗愉快、美好的文化启蒙种子。
 
队员们深入研究《幼学琼林》《三字经》等蒙学经典,从中汲取灵感,将“班门弄斧”这一经典典故改编成儿童情景剧本。为了让剧本更加生动有趣、贴近孩子们的生活,他们反复修改,精心打磨每一个情节、每一句台词。同时,还设计了配套的多媒体课件,运用色彩鲜艳的图片、生动形象的动画和欢快的音乐,为孩子们营造一个身临其境的故事场景。
 
不仅如此,队员们还充分发挥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手工制作了鲁班人偶、斧头模型等教具。他们精心挑选材料,仔细雕琢每一个细节,力求让教具更加逼真、有趣。甚至还准备了“神秘工具包”,里面装着刻着精美纹样的木块、能拼接成小凳子的竹片等。这些看似简单的物品,却蕴含着队员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孩子们的殷切期望。在他们看来,真正的文化启蒙,不是让孩子们死记硬背课本上的铅字,而是让他们通过指尖的触摸,感受传统文化的温度,让典籍里的文字在童真中萌发新芽。
 

故事雅集:点亮谦逊好学的心灵之光

故事会环节,志愿者们化身为精彩故事的主讲人,他们声情并茂地讲述着“鲁班门前舞斧弄巧”的场景。志愿者们的声音时而激昂,仿佛将孩子们带到了那个热闹的木匠作坊;时而低沉,让孩子们感受到年轻人的骄傲与鲁班的沉稳。当故事里的年轻人自恃技艺高超,在木匠祖师鲁班面前炫耀斧功时,孩子们不自觉地攥紧了小拳头,小脸上满是紧张和担忧,仿佛自己就是那个即将出丑的年轻人。而当年轻人因用力过猛劈裂木料、羞得满脸通红时,教室里又响起了一阵善意的笑声,那笑声如同银铃般清脆,充满了童真和欢乐。
 
随着故事的推进,氛围逐渐达到了高潮。实践队员们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时机,适时地向小朋友们抛出问题:“如果是你们,会怎么向鲁班爷爷学习呀?”这个问题就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孩子们层层的思想涟漪。他们争相举手,小手如林,都想表达自己的想法。有的孩子眼睛亮晶晶的,认真地说:“我会先认真看鲁班爷爷怎么做,学习他的技巧和方法。”有的孩子则满脸诚恳地说:“我要说‘请鲁班爷爷教我’,虚心向他请教。”稚语童声中,谦逊与好学的种子悄然在孩子们的心中萌芽。实践队员们微笑着倾听孩子们的回答,然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总结了这个故事的启示,就像温暖的阳光照耀着刚刚破土而出的幼苗,让那些正在萌芽的智慧种子在温暖的故事滋养下舒展枝叶、茁壮成长。
 

积木搭建:点燃文化创造的激情之火

在积木搭建的创意环节开始时,孩子们略显拘谨地摩挲着彩色积木,眼神里交织着好奇与试探。他们小心翼翼地拿起积木,放在手中翻来覆去地看,似乎在思考着如何用这些小小的积木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世界。实践队员们看出了孩子们的顾虑,以“万物由心造”为引,为孩子们推开想象的大门。他们鼓励孩子们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不要被传统的思维所束缚,带领着小朋友们一起去创造一个独一无二的积木世界。
 
在队员们的鼓励下,孩子们逐渐放开了手脚,开始了他们的创意之旅。有的“小建筑家”充分发挥自己的空间想象力,搭建出了一座高耸入云的城堡。城堡的墙壁上刻着精美的花纹,塔尖上飘扬着一面小旗,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它的威严和壮丽。小建筑家骄傲地说:“那是属于自己的梦幻王国,里面住着美丽的公主和勇敢的骑士。”有的“小赛车手”则对汽车充满了热爱,他拼出了一辆造型奇特的汽车。汽车的车身是用不同颜色的积木拼接而成,车轮大大的,仿佛随时都能带着他去探索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还有几个小朋友合作搭建了一座美丽的花园。花园里有五颜六色的花朵,有翠绿的草地,还有可爱的小动物。他们在花园里嬉戏玩耍,仿佛置身于一个童话般的世界。
 
在搭建过程中,小朋友们互相帮忙、协作搭建。他们你递给我一块积木,我帮你扶住搭建好的部分,彼此分享着积木,诉说着自己的想象与创意。教室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其乐融融。当积木不再是冰冷的模块,而是承载着城堡的云朵、飞船的梦想和花园的秘密时,传统文化便在童心里活了过来。原来,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文化造梦家,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创造出了一个个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世界。
 

活动尾声:展望文化教育的美好未来

活动结束后,夕阳的余晖洒在幼儿园的操场上,给整个校园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团队成员与孩子们依依惜别,孩子们紧紧地拉着队员们的手,眼神里满是不舍和留恋。看着孩子们眼中闪烁的求知光芒,实践队员们的心中充满了感慨和欣慰。他们深刻体会到:教育不应是标准答案的灌输,而应是点燃思维的火种,让孩子们在探索和思考中不断成长;传统文化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要在童心中播下文化自信的种子,让孩子们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成为有根有魂的新一代。
 
通过这场活动,孩子们纯粹的笑容与天真的提问,让实践队员们重新审视了教育的本质。他们意识到,每一个引导都可能影响孩子们的成长轨迹,每一个教育瞬间都可能成为孩子们人生中的重要转折点。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志愿教学团队也将以此活动为新的起点,不断探索传统文化教育的创新路径。他们计划用更多样的形式、更灵活的方式,在更多孩子的心里播撒文化的种子,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以红心绘就文化长卷,用童心叩响未来之门,为孩子们的成长铺就一条充满文化底蕴的康庄大道。
作者:张思怡 马玉洁 董露 来源:“红心研墨”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时间:2025-07-09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