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报告

一、团队介绍
团队名称:东南大学“非遗新韵”社会实践团
由集成、交通、建筑、经管、人文学院7名跨专业学生组成,在数学学院虞文武教授、交通学院钱程辅导员指导下,聚焦“非遗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主题。团队依托成员专业优势(如文案策划、新媒体运营、数据分析等),以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丰润村、西村为核心实践地,围绕剪纸与面塑两大非遗技艺,开展为期8天的深度调研。团队成员分工明确,涵盖实地考察、非遗访谈、宣传推广、数据分析等环节,形成“调研-传播-赋能”一体化实践模式。

二、实践过程
1. 前期筹备:夯实基础,精准对接
  • 文献调研:系统梳理剪纸、面塑历史及乡村振兴政策,分析非遗文化经济转化路径。
  • 资源对接:联系国家级剪纸传承人吕慧、面塑传承人张海平、花馍传承人,与代县西村村民、东南大学校友建立合作,预收集500+份问卷。
  • 宣传矩阵:创建微信公众号、抖音等个新媒体账号,设计队徽、访谈纲要,为实践造势。
2. 中期调研:扎根乡土,深挖价值
  • 非遗技艺考察:走访丰润村剪纸工坊、西村面塑世家,记录传统工艺流程。
  • 田野调查:深入群众中,访谈多位非遗技艺传承人,挖掘剪纸、面塑在民俗节庆、家庭传承中的文化意义。
3. 后期赋能:创新传播,推动转化
  • 新媒体推广:制作多条短视频条,撰写数篇推文,于晋彩遗韵兴乡团公众号上发布代县面塑,剪纸技艺系列报道。
  • 文创开发:拥有多款精美面塑,花馍,并即将以抽奖形式扩大影响力。
  • 政策建议:形成万字调研报告,提出“非遗工坊标准化建设”“数字化传承平台搭建”等8项建议。

三、实践成果
1. 文化传承成效显著
  • 为省级非遗传承人技艺传承提供新思路,为传统技艺国际化进程开辟新道路
  • 将传统技艺注入新媒体活力,极大提高公众号文章读者与视频观看者对技艺传承的兴趣
  • 得到当地百姓的认可,强化非遗技艺在群众内心的崇高地位
2. 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 为静乐县旅游开发业提供新思路,预计来年大大增加静乐县游客人次
  • 调研报告获省级非遗传承人高度评价,预计促成当地非遗文化与新型网络平台的合作
3. 社会影响广泛辐射
  • 实践成果吸引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在忻州地区乡村振兴事业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 全网络平台粉丝预超1.5万,在网络兴乡方面开辟新途径

四、总结与展望
本次实践以青年视角探索非遗文化的现代转化路径,构建“文化保护-产业赋能-人才培育”三位一体乡村振兴模式。未来团队将持续跟踪项目落地,推动非遗IP与乡村文旅深度融合,为传统文化赓续与乡村可持续发展提供可复制经验。
 
 
作者:东南大学“非遗新韵”社会实践团 来源:大学生家园
时间:2025-02-11 关注:
社会实践内容推荐
  • 【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点亮社区之光,共绘美好新
  • 生肖蛇文化志愿之旅:点亮传承之光
  • 生肖蛇文化志愿之旅:点亮传承之光
  • 2025年的寒假,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寒假社会实践团队”,积极响应学校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倡议,计划开展一项极具意义的
  • 02-10
  • 生肖文化进校园,志愿传承展风采
  • 生肖文化进校园,志愿传承展风采
  • 1月13日,由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人文传媒学院“红心研墨”寒期社会实践团队组织的“生肖文化润童心”志愿教学活动在常州的五星级小学
  • 02-10
  • 以“蛇”为引,传承文化之光
  • 以“蛇”为引,传承文化之光
  • 2025年寒假,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寒假社会实践团队”走进常州市五星实验小学,开展了一场充满趣味与意义的文化志愿活动,带
  • 02-10
  • “生肖文化润童心”志愿活动圆满举办
  • 生肖科普进校园,童心共赴探索行
  • 生肖科普进校园,童心共赴探索行
  •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人文传媒学院“红心研墨”寒假社会实践团队的志愿者们,踏入常州五星实验小学,为一年级小朋友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
  • 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