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鲁西南民俗瑰宝,传承家乡文化根脉:“红韵传四海,遗风颂九州”团队实践之旅
民俗文化是地域的灵魂,承载着一方人民的生活智慧与情感记忆。2025年2月4日,“红韵传四海,遗风颂九州”社会实践团队成员辛秀走进菏泽市鲁西南民俗博物馆,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民俗文化探索实践,致力于传承和弘扬鲁西南地区深厚的民俗文化。
初临民俗殿堂,感受地域风情
上午9点,团队成员满怀期待地抵达鲁西南民俗博物馆。博物馆独具鲁西南地域特色的建筑风格,质朴而厚重,与周边环境完美融合,营造出浓郁的民俗氛围,瞬间点燃了队员们对馆内丰富民俗展品的探索热情。
父亲厅:见证传统生产与责任担当
9点10分,队员们踏入父亲厅。一幅经典油画《父亲》率先映入眼帘,在其背景衬托下,各类刀具、木工工具陈列有序。这些虽历经岁月磨损却依旧精巧实用的工具,让队员们仿佛看到鲁西南的父亲们在田间地头、木工坊中辛勤劳作的身影,深刻感受到男性在传统生产中的关键作用,以及他们对技艺传承的坚守与担当。
母亲厅:领略女性智慧与温暖亲情
在母亲厅,队员们被眉眼鞋和鲁锦深深吸引。眉眼鞋做工精细,每一针每一线都凝聚着母亲对家人的爱;织布机上色彩斑斓、纹理独特的鲁锦,展示了当地传统纺织工艺的精湛。队员们由此体会到母亲们在家庭中的默默奉献,以及她们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意义,深切感受到女性的勤劳与智慧。
乡土记忆厅:回溯往昔生活与乡土情怀
走进乡土记忆厅,织布机、石磨、轿子等传统用具整齐排列。织布机见证了鲁西南纺织业的发展历程,石磨反映了过去的粮食加工方式,轿子则展现了曾经的出行文化。队员们站在这些老物件前,仿佛听到织布机的穿梭声、石磨转动的嘎吱声,切身感受到过去的生活场景,勾起了对乡土生活的深深眷恋。
面塑展区:品味民俗艺术与文化内涵
最后,队员们来到面塑展览区域。这里的面塑作品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有活泼可爱的动物、生动逼真的戏剧人物,还有寓意深刻的生活场景。这些作品将曹州面塑与鲁西南民俗文化紧密相连,每一件都蕴含着一个故事,队员们在欣赏面塑艺术之美的同时,也深入领略了当地的风土人情。
实践收获:铭记民俗,感恩亲情
通过此次参观,团队成员收获颇丰。不仅全面了解了鲁西南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深刻认识到传承民俗文化的重要性;还从父亲厅和母亲厅的展品中,感受到父母的辛勤付出,更加珍惜亲情,重视家庭在文化传承和个人成长中的作用;同时,增强了对家乡菏泽的地域认同感,激发了热爱家乡、传播家乡文化的热情。
未来展望:创新发展,弘扬民俗
展望未来,团队计划积极探索鲁西南民俗文化与现代产业的融合发展路径,如策划民俗文化旅游线路、设计开发民俗文化创意产品等,让民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团队还将通过举办民俗文化讲座、展览等活动,向更多人普及鲁西南民俗文化知识,让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被更多人知晓和喜爱,为家乡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