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社区:文化传承的回响与展望

为创造性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5年1月10日,“弘古韵风华,续传统文脉”实践队走进龙虎社区,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深入探寻文化传承的足迹,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颜庙:千年儒韵的精神丰碑

步入颜庙,古朴庄严的气息扑面而来。红墙黛瓦间,碑刻林立,古柏参天,每一处细节都诉说着千年的历史。颜庙作为祭祀颜回的圣地,承载着儒家“仁”与“礼”的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重要象征。颜回安贫乐道、好学不倦的品德,至今仍为后世敬仰。在社区工作人员的讲解下,实践队员们深入了解了颜庙的历史与文化,从“一箪食,一瓢饮”的典故中,感受到颜回博学好问的精神境界。

颜庙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部生动的文化教科书。它见证了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其建筑风格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理念,布局严谨,层次分明,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对称美。实践队员们深刻认识到,颜庙的教育功能应得到充分发挥,让更多人了解儒家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

仁义胡同:仁爱礼让的文化见证

离开颜庙,实践队来到仁义胡同。这条看似普通的小巷,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据社区工作人员介绍,明代时,沈姓兄弟因宅基地争执对簿公堂,后在县官的教导下幡然醒悟,各自退让,形成了一条三尺宽的胡同。乡邻为纪念这种仁爱礼让的美德,将其命名为“仁义胡同”。

胡同两旁的墙壁上,绘制着二十四孝故事和当地民俗文化,展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孝顺父母的传统美德。在与当地居民的交流中,实践队员们了解到,仁义胡同的故事已成为教育后代的生动教材。每逢节假日,家长们都会带孩子来到这里,讲述仁义胡同的故事,教导他们学会宽容与礼让。这种口口相传的方式,使得仁爱礼让的美德在社区中代代传承。

万成公:传统美食的文化记忆

实践队随后走进万成公点心铺子,感受传统美食的文化魅力。万成公作为曲阜老字号点心铺,已有上百年历史,其桃酥、月饼、绿豆糕等点心不仅造型精美,而且口感细腻,深受当地人喜爱。社区工作人员介绍,万成公始终坚持传统制作工艺,选用优质食材,精心制作每一款点心。

品尝点心的过程中,实践队员们深刻体会到传统美食所承载的文化意义。每一款点心不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曲阜历史、民俗和情感记忆的载体。万成公点心铺子让实践队员们认识到,传统美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得到重视和保护,让其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

书法墨香:传统文化的艺术传承

最后,实践队来到龙虎社区工作中心,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房间内,一幅幅精美的毛笔字作品或飘逸洒脱,或刚劲有力,展现了社区居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社区工作人员介绍,社区定期组织书法爱好者开展活动,春节时的春联和福字也由居民亲手书写。

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实践队员们亲身体验了毛笔字的书写,学习了握笔姿势、基本笔画和布局技巧。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龙虎社区通过书法活动,为居民提供了交流与展示的平台,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传承与发展:龙虎社区文化的未来展望

此次龙虎社区之行,实践队员们深入了解了社区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感受到传统文化在社区中的深厚底蕴。颜庙的儒家文化、仁义胡同的仁爱礼让、万成公的传统美食以及书法艺术,共同构成了龙虎社区独特的文化景观。

这些传统文化资源不仅是社区居民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队员们认识到,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需要不断创新形式,结合现代生活,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活力。龙虎社区的经验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宝贵借鉴,也为实践队员们今后的文化传承工作指明了方向。

(通讯员 李海昕)

作者:大学生家园 来源:大学生家园
时间:2025-02-08 关注:
社会实践内容推荐
  • 脑宇宙调研团前往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夕阳红老年公寓实
  • 田湾核电站实地调研:探索核能未来
  • 南京财经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丝路箱伴”团队对田湾核电站的实地调研活动展示了核能行业在数字化转型中的前沿实践以及在国家能源战
  • 02-07
  • 乡间慰问情满腔,新春祝福韵悠长
  • 乡间慰问情满腔,新春祝福韵悠长
  • 春节前夕,曲阜师范大学的学子们开展社会实践,下乡为乡村老人送去温暖。他们提前准备了保暖用品、生活用品等慰问品,以及春联和福字。
  • 02-07
  • 曲园学子社会实践:承传祥奉献之志,扬红色奋进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