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暴力:潜伏在你身侧的隐形杀手

 2024年7月21日,围绕“隐藏在普众身边的网络暴力”这一话题,曲阜师范大学法学院“净言”社会实践队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收集了有关数据,针对“受到网络暴力侵害的人群占比”“不同年龄群体受到的网络暴力程度”“网络暴力对于不同群体的伤害程度”等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
  根据线上调查和线下采访取得的数据,“净言”社会实践队的成员发现:每1000人中,就有约65.3%的人表示自己或者周围的人受到过网络暴力。截止至202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10.92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7.5%,在如此巨大的网民规模下,可以看到网络暴力的受害群体并不属于“小众团体”。网络暴力是发生在网络公共空间,针对特定的人或者少数人的人身侮辱、诽谤的侵权行为,具有跨平台、跨媒介传播的特点,网络暴力形式多样,信息骚扰、隐私泄露、羞辱谩骂、传播谣言等网络暴力往往隐藏在灰暗地带,在不经意间就可能引发龙卷风式的摧毁性结果。
  “什么样的群体更易受到网络暴力侵害?”,经过“净言”社会实践队成员的进一步调查,这一问题的答案也渐渐浮出水面。根据资料显示,未成年人遭遇网络暴力的比例为50.5%,成年人遭遇网络暴力的比例为69.07%。其中,12岁以下的未成年人遭遇网络暴力的比例为49.5%,12-18岁未成年人收到网络暴力的比例为59.49%。在受到网络暴力的群体中,12岁以上的未成年人遭受谩骂羞辱的比例高达30.57%,有13%的人遭受过威胁恐吓、被传谣言,更有接近一成的人遭到电话、围观、私信等骚扰以及泄漏个人或者家人信息、人肉搜索等暴力行为;而在12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中,15.19%在网络上遭到过威胁恐吓,12.66%遭到过谩骂羞辱,11.39%曾被泄漏个人信息,10.13%的人被传谣言,更有接近一成的人受过过更严重的网络暴力。队员们通过对比发现:12岁以下的未成年人遭遇威胁恐吓、电话或者信息骚扰等的比例高于12岁以上的未成年人,而12岁以上的未成年人遭遇最多的是羞辱谩骂,比12岁以下未成年人高出近18个百分比点。近年来,网络暴力的受害群体呈现明显的低龄化趋势,那些不堪入耳的词汇语句,就像一把闪着暗光的匕首,将无数还处于萌芽期的生命扼杀于最美好的时期。不要再认为网络上的发言只是光缆飞速滤过的一个光点,那些词、那些句没有温度和情感,即使降下一个维度也没有丧失攻击的能力,在摸不到的光波之下,在看似轻如薄纱的语言之下,是伤人最深的利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于2024年6月25日联合发布的《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对网络暴力行为进行了明确认定,在信息网络上针对个人肆意发布谩骂侮辱、造谣诽谤、侵犯隐私等信息,扰乱网络秩序,破坏网络生态,即构成网络暴力。不要用你的无知和不在乎,去触碰法律的底线,去侵犯生命的红线。
  “净言”社会实践队的成员在调查过程中还发现,不同群体收到网络暴力伤害的程度也不同。根据调查显示,有33.02%青少年遭遇过网络色情信息骚扰,有28.89%青少年遭遇过网络暴力辱骂。其中,暴力辱骂以“网络嘲笑和讽刺”及“辱骂或者用带有侮辱性的词汇”居多,分别为74.71%和77.01%;其次为“恶意图片或者动态图”(53.87%)、“语言或者文字上的恐吓”(45.49%)。青少年遭遇暴力辱骂信息的最主要场景是社交软件(68.48%),其次是网络社区(55.30%);在短视频和新闻及留言上遇到暴力辱骂信息的比例也较高,分别为30.66%和30.16%。未成年人遭遇网暴后,普遍会在情绪状态、学习能力、社会功能等方面受到影响,进而影响身体健康。近三成受访未成年人在遭遇网络暴力后会感到情绪低落、抑郁。感到暴躁易怒、学习受到影响,出现封闭自己的情况,占比也在一成以上。还有的受访未成年人与朋友、家人的关系受损,出现身体疾病等。网络暴力行为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可能造成极大影响。
  在青年群体中,65.3%的青年表示自己或周围人遭遇过网络暴力,71.9%的青年觉得网络暴力越来越频繁了。该调查中,信息骚扰是受访者最常遭遇的网络暴力形式,比例为48.1%,接下来是隐私泄露(38.2%)、羞辱谩骂(31.7%)、被传谣言(24.6%)等。成年人遭受网络暴力的比例相对未成年人和青年可能较低,但也有部分成年人会受到网络暴力的影响。网络暴力可能导致他们产生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影响其社交关系和生活质量。例如,一些人可能因为网络暴力而在工作或社交场合中遭遇困扰,或者个人声誉受到损害。
  网络暴力在这个互联网高度普及的世界已经成为重大的潜在危机,危机的爆发或许是火山爆发般的轰动,也或许是在漆黑的夜晚悄无声息地夺走一个人的生命。那些通过屏幕散发的悠悠蓝光,已经由人们向往的幸福变为避之不及的恶鬼。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他人也更没有成为情绪垃圾桶的义务,你我的一份包容,是在午夜时分一句温暖的安慰,通过便捷的网络,像一阵春风穿越千里来到异国他乡。
  我们或许平凡,但在我坚定的捍卫自己与他人的权利时,我们并不弱小。此刻的熟视无睹,就可能换来明日的利刃相见。抵制网络暴力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让我们跨越时间和空间,利用手中一方小小的天地,创造一个和谐美好的世界。
作者:赵欣然 来源:赵欣然
时间:2024-07-22 关注:
社会实践内容推荐
  • 财大学子进家朋,共商核桃增值路
  • 财大学子进家朋,共商核桃增值路
  • 为了打造家朋乡特色山核桃品牌,助力农产品带动乡村振兴。2024年7月7日,南京财经大学营销与物流管理学院“山核桃小分队”来到家朋乡走
  • 07-21
  • 合作共建实践基地,共同探讨核桃增值
  • 南财学子三下乡:走进绩溪核桃,助力产业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