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非遗手工艺,“编”织扶贫新生活——安财学子走访调研安徽阜南县非遗工坊

2021年8月14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强调了“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并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2025年目标”和“2035年目标”。

柳编在阜南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随着时代发展,柳编从家中随处可见的生活用品逐渐转化为富有文化象征的工艺品,其中的手工艺文化值得我们传承和发展,同时也能为人们带来收入,在文化传承的同时实现经济发展,实现文化与经济两者融合的良好社会成效。为进一步了解非遗手工艺的发展状况、探究乡村扶贫的发展情况及成果,2022年6月20日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非遗扶贫小分队组织进行了走访调研安徽阜南县非遗工坊的实践活动。
图为实践队在调研采访 安睿泽 摄
6月20日上午8点团队成员抵达阜阳市阜南县文化旅游体育局,与文旅局党组成员兼民生办主任、文物所所长朱静和工作人员周培豪会面。首先实践团队来到了阜南县文旅局,对文旅局进行了调研走访,由朱静党员为我们详细介绍了柳编非遗扶贫工坊的基本情况,我们了解到阜南县黄冈柳编作为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阜南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随着时代发展,柳编从家中随处可见的生活用品逐渐转化为富有文化象征的工艺品,其中的手工艺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值得我们传承和发展,同时也能为当地人们带来稳定的收入,能够在文化传承的同时有效地促进经济发展,实现文化与经济两者融合的良好社会成效,有利于促进当地劳动力就业的同时也丰富了当地居民的精神文化。朱组长还强调:“目前阜南县已经实现全民扶贫,阜南非遗扶贫工坊由助力脱贫转为助力乡村振兴。”说明柳编这一富有文化象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传承和发展能够有效地促进脱贫攻坚工作的推进,助力乡村振兴。
图为实践队与朱静主任合影 李佳茹 摄
6月20日下午13点实践团队实地走访了阜南县天亿工艺品有限公司,由臧鑫经理带领团队成员参观公司内设立的柳编以及柳木工艺品,为我们介绍了目前柳编产品和公司的基本情况。阜南县天亿工艺品有限公司目前算是柳编行业的龙头企业,营业额能达到1.8亿,目前的基本模式是“公司+合作社+杞柳基地+经纪人+农户”的工作模式。该模式老少皆宜,随时可以接受订单,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赚钱,完成一个订单能净利润能达几十块,不耽误农户的农活时间。合作社会在村里的小作坊集体开展培训,容易掌握,在家工作,老少皆宜,模式较为人性化、弹性化,随时可以接受订单,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赚钱,完成一个订单能净利润能达几十块,不耽误农户的农活时间。公司目前由中低端系列产品和中高端系列产品。大部分产品是柳编与柳木结合,柳编与柳木结合后能衍生出更多元、更有美观价值的工艺品。中低端系列产品较为简单,成本较低,主要是用于扶贫;中高端系列产品与非遗传承人合作,内涵精湛技艺,制作过程较为复杂,比如柳编家具等,主要是远销欧洲等海外市场,有较高的利润空间。
图为实践队与臧鑫经理合影 安睿泽 摄
臧鑫经理耐心细致的为我们解疑答惑,让团队成员深入了解到阜南县天艺工艺品有限公司主要根据客户需求和精准市场定位开发工艺品,为推进脱贫攻坚和传承非遗手工艺做出了卓越贡献,有利于当地脱贫攻坚工作开展的同时,也传承了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当地精神文化的发展。臧鑫经理说到:”目前我们非遗扶贫工坊的模式成效良好,希望在接下来能进一步帮助帮扶户,脱贫攻坚户,实现乡村振兴。”

此次社会实践调研活动的开展为实践团队提供了一个深入基层非遗工坊,了解非遗手工艺的独特性和非遗扶贫的有效性,以及切实感受扶贫工作显著成效的机会。此次活动使实践团队对于非遗这种宝贵的文化资源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拓展了实践团队对于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思路,在实践上获得了充分经验。团队成员们深深表示要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扶贫工作打开新思路,开拓新路径,体会基层扶贫工作人员的不容易,尽自己所能为他们排忧解难。此次实践,团队成员们感受到身上肩负的责任与重担,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有所体悟有所思考,纷纷践行了一名合格大学生的使命与担当。
 
时间:2022-08-04 作者:杨梦瑶 来源:杨梦瑶 关注:
社会实践内容推荐
  • 创飞科技实践团对穴坊镇道路进行巡检
  • 七彩假期——启智筑梦,相伴成长
  • 七彩假期——启智筑梦,相伴成长
  •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城市随迁子女等青少年群体的关心关爱,以实际行动迎接党
  • 08-03
  • 向草原公益高校联盟“三下乡”实践活动:心向草原,梦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子在京津冀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 浙外学子走进余杭百丈开展暑期社会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