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钹子书,因其使用的主要乐器为钹子而得名,旧称“说因果”,是流行于浙江省平湖及其周边地区的一种曲艺形式,起源于明万历年间,形成于明末清初,以平湖方言演出,以说表见长,集说、唱、演于一体,带有吟诵风格,节奏明快,富有地方特色,乡土气息淳厚。
平湖钹子书以平湖方言演出,集说、唱、演于一体,而以说表见长。表演形式有坐唱、站唱,表演者穿便服,表演时,演唱者左手拿一面钹子,右手拿一根筷子,边敲边唱。敲打钹子的节奏根据演唱内容有快有慢。唱词以七字句为主有吟诵风格,句末有拖音。曲调有长调、慢调、哭调等。
平湖钹子书表演的主要乐器是一钹一筷,辅以一折扇、一醒木。其中钹子是一种打击乐器,由两个圆铜片制成,铜片中间凸起,呈半球形,正中有孔,可以穿绸条或布片,两片合起来拍打发声,边敲边唱。后来增加了二胡、弦子、琵琶、扬琴等伴奏乐器。
作为土生土长的平湖人,从小打大接触过几次钹子书,但都是在一些晚会表演上,并没有真正走进钹子书,去听、去看这一独特的传统文化。今年暑假我去到了平湖市广陈镇山塘村的山塘钹子书场,山塘村钹子书场是一个融戏剧观演、钹子书听唱、民居艺术表演于一体的民俗文化馆。我在这里认真观赏了钹子书表演,表演者用的是平湖土话,再配以钹子、二胡等乐器,节奏明快,通俗晓畅,很有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