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韵牵语启童志,暑教传知润幼心

       2025年8月1日一早,官墩村小学迎来了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实践队的志愿者们。他们骑着自行车,载着教具和地球仪,走进教室,开始了为期十天的志愿教学活动。这次活动不仅帮孩子们克服了学英语的畏难情绪,还让他们在学世界语言时,更爱家乡文化。
字母连乡物
       “‘S’像不像桑树上的蚕宝宝?”8月3日,周子馨在黑板画字母问。毛豆立刻模仿蚕的样子,引得全班笑。这堂“字母具象化”课,把26个英文字母和乡村事物联系——“C”是竹筐,“O”是荷叶,“P”是晒谷木叉……为让字母易懂,志愿者们提前3天走遍村子:去桑蚕合作社拿蚕茧,向老木匠借工具,用教室后墙的蜘蛛网当教具——“蜘蛛织的网像‘W’,它们都在‘work’呢!”孩子们轻松记住“work”这个单词。
 
(图为实践队周子馨出镜,马海燕摄)
发音融乡趣
       江淮方言里没有“th”咬舌音,孩子们总把“three”读成“tree”。8月7日,周子馨带孩子们到操场,每人发一朵蒲公英:“舌尖碰牙齿,吹飞绒毛——‘three’。”白色绒球飘向空中,孩子们跟着模仿,慢慢掌握了咬舌技巧。“以前总找不到感觉,现在看蒲公英飞就会了!”王浩宇举着花茎,和同学喊“three,two,one”。情景课上,志愿者用竹竿和葵叶搭“凉亭”,让孩子们扮演“乌云”“雨滴”和“小动物”。“乌云”追着“雨滴”跑,孩子们举着葵叶伞躲进“凉亭”,边跑边喊“take shelter!”给这个夏天留下了许多欢声笑语。

(图为实践队周子馨出镜,马海燕摄)
文化架桥梁
       “中文书信写‘癸卯年夏’,英文为啥写‘2025年8月12日’?”跨文化课上,一个同学指着对比图问。课堂左侧是英文书信“2025年8月12日,亲爱的汤姆”,右侧是中文书信“癸卯年夏,致吾友”。志愿者引导孩子们发现:“英文日期像整齐的队伍,中文日期像优美的诗句。”
       地球仪成了文化交流的载体。孩子们跟着志愿者,手指从希腊滑到中国,把“apple”词卡贴在雅典,背面画上家乡稻穗。“古希腊人认为苹果象征智慧,咱们的稻穗是滋养生活的智慧呀!”周子馨的话让孩子们豁然开朗,纷纷在“banana”词卡背面画玉米,“orange”词卡背面画菱角。世界地图渐渐被乡土作物覆盖,成了一幅独特的“官墩村世界图”。
 
(图为实践队周子馨出镜,马海燕摄)
       结语: 正如实践队在总结中提到的:“语言教育不应是文化的替代,而应是认知的拓展。”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实践队在官墩村的探索,证明了乡村英语教育可以扎根乡土、连接世界。当英语字母染上稻穗的金黄,当世界语言融入蝉鸣的韵律,乡村孩子的语言视野定会更加开阔,成长之路也会更有力量。
来源:周钰蓉
时间:2025-08-30 关注: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 乡韵牵语启童志,暑教传知润幼心
  • 乡韵牵语启童志,暑教传知润幼心
  • 夏日蝉鸣不断,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实践队的志愿者们带着对乡村教育的责任,来到沭阳县官墩村小学。他们不仅带来了新颖的
  • 08-30
  • 乡音融语启蒙志,暑教传知润童心
  • 乡音融语启蒙志,暑教传知润童心
  • 在这个蝉鸣阵阵、暑气蒸腾的夏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实践队的大学生志愿者们,怀揣着对教育的热忱与对乡村的牵挂,奔赴
  • 08-30
  • 字母缀乡间 暑课启童智
  • 字母缀乡间 暑课启童智
  • 蝉鸣阵阵,暑气蒸腾。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实践队的大学生志愿者,怀揣教育热忱与乡村牵挂,走进沭阳县官墩村小学。他们不
  • 08-30
  • 田埂上的教育:一场向真而行的探索
  • 田埂上的教育:一场向真而行的探索
  • 2025年暑期,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实践团队,在宿迁官墩村开展英语启蒙。本以为是传递知识的单向旅程,却在田埂的暑气、孩
  • 08-30
  • 田埂课堂:一场关于教育的觉醒之旅
  • 大学生志愿者创新教学法点亮沭阳乡村课堂
  • 大学生志愿者创新教学法点亮沭阳乡村课堂
  • 双课堂联动,创新乡村教育模式
  • 双课堂联动,创新乡村教育模式
  • 2025年7月10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实践团队来到沭阳县官墩村,实施特色教学实践。依托语文、英语双课堂模式,融入新颖
  • 08-30
  • 艺术赋能,温暖相传:笔墨点亮志愿新篇章
  • 以文学为桥,悟教育真谛
  • 以文学为桥,悟教育真谛
  • 2025年7月10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实践团队走进沭阳县官墩村小学课堂,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语文教学创新实践。大学生志
  • 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