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彩实践|河海大学“溯名思源”研学团赴南京和上海实践
“大哉河海,百十芳华。”2025年盛夏,河海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的学子们背起行囊奔赴广阔天地,用脚步丈量乡土中国的温度:或踏阡陌、访农户,在田间地头倾听乡村振兴的鲜活故事;或进企业、看园区,于生产一线探寻产业发展的强劲动能;或察民生、办实事,在社区街巷传递志愿服务的暖心力量;或研文化、寻根脉,让非遗技艺在青春视角下焕发新彩。课堂所学与社会实践碰撞出璀璨火花,河海青年的身影与时代旋律同频共振,书写下“以知促行、以行求知”的青春答卷。
为深度解码校史基因、探寻水经济发展轨迹、传承“知行合一”水利精神,向河海大学建校110周年华诞献礼,经济与金融学院“溯名思源”校史实践研学团以“三下乡”暑期实践为契机,创新采用“云端聚力 + 实地探源”模式,奔赴南京、上海两地开展实践,力求在百十校庆之际,以行动回溯校史脉络,让水利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光彩 。
云端聚智明方向,线上宣讲凝共识
实践团队依托线上平台,构建高效协同机制。成员围绕“校史解码与水利精神传承”核心议题,精细分工,共绘实践蓝图。团队同步开展“河海校史中的治水印记”主题线上宣讲,生动串联学校“知行合一”理念与百年水利工程实践发展脉络,吸引众多“水之子”共探校史奥秘,为实地探访奠定坚实思想与组织基础。
闸站观潮悟匠艺,校友传灯启新程
在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93级校友李志引领下,成员于上海外白渡桥苏州河河口水闸拆解智能运维体系,洞察液压算法与监控逻辑,亲历“理论公式”向“工程语言”的转化。实践团从“螺丝紧固力矩标准”体悟严谨流体力学原理,清晰感知“知行合一”的实践颗粒度。李志校友“以校训为帆”的寄语,为百十校庆注入温情,指明青年方向。
钢虹飞架铭国志,碧水安澜证初心
在南京长江大桥纪念馆,厚重的钢铁结构无声诉说着水利工程承载的家国使命。成员们深入探究大桥建设中的技术攻坚与河海人的卓越贡献,解码“治水报国”精神密码。通过深入思考大桥建设与当代水利工程民生价值关联,团队深刻校准了“理论服务家国”的价值坐标。
本次实践中,团队以校史为轴,解锁经济密钥,在档案馆提炼方法论、于大桥筑牢家国志、从泵闸体悟知行魂,将校训转化为可触摸的实践范式。实践过程中,团队成员一起制作实践纪录片,以影像铭刻百十精神传承之路,实现了 “史料浏览”到“方法论萃取”的跃升,筑牢治水初心,明晰理论服务家国的责任,为投身水利事业攒足青春动能 。实践架起学术与应用桥梁,激发青年洞察行业痛点、服务国家战略的担当,为水利事业注入青春动能。河海青年必以治水初心为舵,在兴邦征程中续写无愧百十荣光的时代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