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哲学+”实践团参与上海虹桥镇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

 

2025年7月,苏州大学青年教师领航团“哲学+”实践团(以下简称“实践团”)赴上海虹桥镇,全程参与并指导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作为本次活动的主席团,实践团成员承担组织协调、专业指导等职责。活动自7月20日启动,历时十天,涵盖理论培训、实地调研、提案撰写与成果展示等环节,充分展现了“哲学+”赋能基层思政实践的创新路径。

启蒙:知识文化的播种

实践团在第一天带领小委员们走进虹桥历史文化陈列馆临展厅,开启线下报到与实地学习。推开展厅大门,老码头的木质模型、民国时期的商铺招牌、渔民使用过的渔网渔具依次陈列,配合光影投影还原的百年前市井场景,仿佛一幅立体的虹桥发展史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瞬间将大家拉回虹桥的岁月长河中。讲解员结合实物展品,生动讲述虹桥从渔村到现代商埠的变迁故事,小委员们时而驻足记录,时而举手提问,在触摸历史脉络的过程中,对脚下这片土地的文化底蕴有了更直观的感知,为后续实践活动奠定了扎实的认知基础。

图为历史陈列馆参观现场。戴凡清 供图

躬行:调研提案的锤炼

清晨实践团就组织各小组赴不同点位开展实地调研。每组由一所小学与一所中学学生结对组成,在实践团成员指导下完成调研任务。

第一组学生走进了上海利丰集团金汇党群服务中心,他们的调研围绕 “青少年职业体验” 展开。在参观了办公环境后,小委员们提议设计 “职业人” 体验项目,旨在让职业启蒙从以往的 “听说” 转变为实实在在的 “亲历”。另一组在虹桥历史文化陈列馆进行调研时,留意到馆外路标不够清晰、宣传途径较为单一的问题。针对这些情况,该小组建议增设多语种的导览牌,同时邀请青少年加入讲解志愿服务队伍,以此增强场馆的活力。还有一组聚焦于合川路吴中路公交车站,他们关注的是老旧墙体的美化以及公共出行的便利性。调研中,他们发现站台周边的墙面存在涂鸦、破损等状况。经过走访,这组提出了美化墙面并融入彩绘等建议,希望能打造出一个更安全、更美观的公交站台。

下午,实践团组织各组汇总数据、讨论问题、撰写提案。会议室里,思维在交流中碰撞,提案在协作中成型。

图为公交车站调研现场。黄洁晨 供图

绽放:青春议政的舞台

模拟政协集中汇报展示在闵行区虹桥镇人民政府举行。经过前期彩排打磨,各小组依次登台,用数据、照片和手绘方案,清晰表达着对社区未来的设想。汇报结束后,闵行区政协委员耿帅上台发言,高度肯定了“小委员”们的态度和提案。他表示:“看到青少年如此关心身边事、积极建言献策,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希望你们保持这份热忱,将来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翁。”蔡怿晖委员也对提案感到惊喜,并表示以后要把青少年模拟政协这种形式延续下去。

图为模拟政协汇报的颁奖现场。戴凡清 供图

 

活动落幕,但思政的种子已然播下。苏州大学“哲学+”实践团通过全程参与,不仅见证了青少年从“旁观者”到“参与者”的转变,更深化了对思政课一体化实践路径的理解。未来,团队将持续探索哲学思维与基层治理的融合模式,让青春在真实社会议题中“一路生花”。

(通讯员 戴凡清、周妍池)

来源:苏州大学“哲学+”实践团
时间:2025-08-07 关注: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 苏州大学“哲学+”实践团参与上海虹桥镇青少年模拟政协
  • 梭梭新绿映初心,青春汗水净沙海——“梭梭青苗护民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