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路向汕”植物拓印课程,将非遗文化与自然美育深植童心。

2025 年 7 月 13 日,在汕头市南澳县后宅镇中心小学的教室里,一场别开生面的课程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广州新华学院 “艺路向汕突击队” 的志愿者老师们,为五年级的孩子们带来了一场充满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植物拓印课程。在番茄老师与云吞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通过非遗技艺与自然元素的融合,开启了一场沉浸式的美育实践之旅。
课程伊始,授课老师通过展示精美的植物拓印作品,向学生系统讲解了这项传统非遗技艺的历史渊源。植物拓印技艺其核心技术是通过物理敲击法将植物色素自然转印至各类载体,全程无需使用化学染料。这一传统工艺充分展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态智慧。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课堂氛围专注而有序。
(图注:孩子们认真倾听植物拓印的基本知识 沈逸圳 供图)
为了让孩子们更直观地理解植物拓印的独特魅力,老师通过对比颜料绘画和植物拓印作品,生动地讲解了二者的区别。颜料绘画是依靠画家的想象和技法创作,而植物拓印则完整保留了植物本身的自然形态,比如枫叶的掌状叶形等特征。这种直观的对比方式,让孩子们清楚地认识到植物拓印最大的特点就是真实还原植物的自然之美。孩子们专注聆听,很快就理解了这项传统技艺的独特之处。

(图注:云吞老师协助小朋友操作 姚赞润 供图)
在实践环节中,孩子们热情高涨,积极投入植物拓印的制作过程。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首先根据教学要求认真筛选适合拓印的植物材料,包括具有锯齿状叶片的蕨类植物和色彩鲜艳的格桑花等。为确保持色效果,孩子们按照规范操作流程,将选好的植物材料放入明矾溶液中进行固色处理。
随后,孩子们在帆布袋上进行创作构思和排版设计。有的采用蕨类叶片进行错落有致的排列,营造出森林般的层次感;有的则以大型叶片为中心,环绕格桑花进行构图,形成众星拱月的艺术效果。完成设计后,孩子们使用胶带将植物材料牢固地固定在帆布袋表面,为后续拓印工序做好准备。整个实践过程规范有序,充分展现了孩子们对传统工艺的认真态度和艺术创造力。

(图注:小朋友正在构思造型 徐婉婷 供图)
实践进入关键的敲拓环节。孩子们手持工具,专注地进行敲打作业,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他们留意着叶脉在敲打下逐渐舒展的样子,关注着植物汁液晕染开来的层次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也慢慢体会到了 “轻重有度” 的创作智慧。敲打得太轻,植物的汁液无法充分渗出,图案就会不够清晰;敲打得太重,又可能会损坏植物和帆布袋。经过不断地尝试和调整,孩子们逐渐掌握了其中的技巧。
完成阶段,孩子们积极展示创作成果,相互交流制作心得。老师逐一查看学生作品,从构图创意、色彩表现等方面给予专业点评,并就技法运用提出改进建议。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的作品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充分展现了传统工艺教学的有效性。整个教学环节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特点,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图注:小朋友制作的植物拓印作品 罗启盈 供图)
经过一番努力,南澳的草木终于在孩子们的帆布袋上绽放出了别样的光彩。锯齿状的蕨叶、星星点点的花瓣、错综复杂的网状叶脉,这些既是大自然赋予的独特肌理,也是孩子们奇思妙想的体现。每一个帆布袋都成为了独一无二的艺术品,承载着孩子们的快乐和对美的理解。
此次植物拓印课程,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手工制作体验,更是一次非遗文化的传承之旅,一次自然美育的深度探索。通过课程,孩子们不仅掌握了植物拓印这一传统技艺,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心中种下了一颗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种子。让非遗与自然美育在孩子们的童心中深深扎根,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颗种子会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让孩子们更加热爱传统文化,热爱大自然,用他们的双手创造出更多美好的事物。
 
通讯员 洪佳佳 全嘉欣 钟依婷 廖建辉
 
 
作者:艺路向汕社会实践队 来源:广州新华学院
时间:2025-07-18 关注: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 “艺路向汕”植物拓印课程,将非遗文化与自然美育深植
  • 纸杯藏童趣,创意筑奇境——宁波轨道交通暑期公益托管
  • 文明种子心中播,轨道知识伴成长——宁波轨道交通职工
  • 益路童行青年团助力“520爱心暑托班”:安全“童”行,
  • 心理护航青春路,当青春的种子,遇上一堂会发芽的课
  • 重庆外语外事学院学子走进松溉古镇 探寻油纸伞非
  • 青春力量助传承:大学生三下乡激活五间堂鼓生命力
  • 鼓声穿越百年,匠心叩响时代——大学生三下乡探访永川
  • 鼓槌上的青春:重庆外语外事学院与千年堂鼓的传承契约
  • 拾贝南澳,一堂凝聚童心的支教艺术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