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染探蓝岛,趣学共成长 ——高塘岛学校夏令营第三日实践纪实

海风微拂,夏意正浓。2025年7月16日,宁波大学滴水行动之海韵文耕小分队的成员们早早步入高塘岛学校,迎来了暑期假日课堂活力四溢的第三日。这一天,课堂被欢声笑语和探索的热情填满:指尖跳跃的扎染艺术、趣味十足的海岛探秘、贴近生活的低碳科普……非遗文化与环保理念在互动体验中巧妙交织,引导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传统魅力,激发潜能兴趣,涵养绿色生活观,为盛夏时光注入了传承与探索的亮丽色彩。
染韵悠长 童心绘彩
“这个是松绿!”“我记得还有玉白!”教室里此起彼伏的抢答声,拉开了课程的序幕。一场别开生面的颜色记忆游戏,让孩子们瞬间专注起来。随着古朴色彩接连闪现,大家在欢笑中记住了这些源自自然的颜色。
游戏后,老师顺势引出主题,指着古画中古人的服饰讲解:“这些温润雅致的色调,大多来自大自然的草木花叶,这就是‘草木染’的奥秘。”当提及草木染与扎染结合可制成衣服、包包等工艺品时,孩子们更是满眼期待。与此同时,姚老师补充道:“古人还用海边贝壳提炼色彩呢!”她笑言“生物染”需大量贝壳,其特殊气味让古人“又爱又怕”,逗得同学们大笑。​
最热闹的当属小小设计师环节。孩子们在白纸上勾勒出裙子、外套的轮廓,五彩画笔在纸上“舞动”,有的画满海浪纹,有的缀着花草图案,一个个充满创意的设计跃然纸上。作品展示时,孩子们举着画纸,兴奋地分享自己的想法,整个课堂充满了欢乐与创意。​

海岛探秘 趣寻热爱
第二节课上,孩子们化身海洋探险家,前往六座岛屿探索兴趣的秘密。老师结合生活实例解析兴趣内涵:“稳定投入、持续关注、主动参与,这样的活动才是真正的兴趣。”随后的“打包兴趣”环节,孩子们争相分享:“我喜欢打羽毛球”“我喜欢做手工”,稚嫩的声音里满是笃定。
“岛屿探险”环节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你画我猜”游戏中,小画家们在黑板上尽情挥洒创意,围观的同学纷纷举手抢答,现场热闹非凡;“表情密码”游戏里,小组同学用抽到的表情尝试说服他人,趣味互动间藏着对沟通的思考。
分享环节,孩子们畅谈与兴趣相关的梦想,“我想当科学家”“我想当舞蹈家”等话语接连响起,一个个小小的梦想在兴趣的滋养下悄然生长。

小小“碳”索者“低碳”我先行
午后的科普课上,“碳碳号”列车载着同学们开启了低碳探索之旅。徐老师从生活经验切入,结合冰川融化的震撼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碳排放影响。随后,“碳”索者行动展开:从空调调至 26℃更省电,到食堂践行“光盘”举措,徐老师带领大家学习减碳实用妙招。在家庭“碳索者”活动中,孩子们动手改造纸袋,“我的纸袋能当书架!”一名学生举着作品分享,将“循环用”理念落到了实处。
趣味游戏环节,抢答声接连不断,大家在互动中巩固低碳知识。最后,孩子们在“承诺树”写下“随手关灯”“双面用纸”等承诺,将课堂所学转化为日常习惯,让低碳意识深植于心。整堂课生动有趣,为孩子们播下绿色生活的种子。 

巧手作扎染 创意显匠心
课堂上,教师先播放象山非遗草木染视频,结合知识问答,系统讲解传统扎染文化,阐述蓝草染色的古老技艺与自然馈赠。实践环节中,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体验扎染技艺。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运用折叠、扭曲、捆扎等手法,在白色布料上塑造出各具特色的形态。随后,他们谨慎地将布料浸入染料,轻柔搅拌,确保着色均匀。随着时间推移,拆开棉线,蓝白相间的图案逐渐显现,素白布料染上缤纷色彩。一件件作品灵动别致,教室里满是创作的欣喜。
这不仅是手工创作,更是对扎染的再认识:从非遗文化中蕴含的匠艺传承,到染品肌理间显现的自然印记,同学们在分享时谈及“扎得越紧颜色越浅”的发现,让寻常布料成为串联传统、自然与创意的纽带。
 
尾声:扎染留印记,少年踏新程
转眼间,第三日的课程,从晨光中的扎染初认识到暮色里的低碳承诺,在蓝白纹路的晕染与欢声笑语的交织中落下帷幕。指尖的创意、探索的热忱、环保的初心,已悄然成为孩子们成长的印记。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实践成员们将继续深耕课堂,开展更多丰富多彩的活动,让非遗文化的传承与教育的温暖在这片土地上持续绽放光芒,书写更多动人的故事。
 
作者:叶范玙辰 来源: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时间:2025-07-17 关注: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 益路童行青年团助力“520爱心暑托班”:安全“童”行,
  • 心理护航青春路,当青春的种子,遇上一堂会发芽的课
  • 重庆外语外事学院学子走进松溉古镇 探寻油纸伞非
  • 青春力量助传承:大学生三下乡激活五间堂鼓生命力
  • 鼓声穿越百年,匠心叩响时代——大学生三下乡探访永川
  • 鼓槌上的青春:重庆外语外事学院与千年堂鼓的传承契约
  • 拾贝南澳,一堂凝聚童心的支教艺术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