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赋能乡村振兴:重师学子在开州满意镇甘泉村的实践一日纪实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本草振兴”实践团三下乡简报
一、晨曦启智:中药材种植访谈

2025年7月6日清晨,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本草振兴”实践团一行7人,在指导老师杨宪的带领下,抵达开州区满意镇甘泉村村委会,与当地居民了解中草药种植和病虫害的问题,进行了相关的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访谈中,团队成员围绕“品种选育”“病虫害防治”“市场销路”等核心问题展开调研。其中一个居民坦言:“甘泉村海拔适宜、土壤肥沃,但缺乏标准化种植技术和电商销售渠道。”实践团成员详细记录种植难点,访谈结束后,我们团队邀请居民们参加我们团队后续的中药材种植培训会,提供相关帮助。

值得一提的是,甘泉村近年来积极探索产业多元化发展,除中药材种植外,还依托本地资源发展了生态农场,蓝莓谷采摘基地等,丰富了乡村振兴的内容。
二、踏野寻芳:野生中草药调研筑根基
午后,实践团全体成员深入村后山林开展野生中草药资源调研。团队携带GPS定位仪、标本夹、高清相机等设备,沿预设路线徒步调研,沿途对马桑、一年蓬、蒲公英等多种药用植物进行系统性记录。
调研过程中,成员们共同观察植物形态,并用GPS定位仪标注每处植株的经纬度坐标。大家轮流使用高清相机拍摄植株特写与生长环境照片,同步在《开州野生中草药调研手册》中记录植物习性、药用部位等信息,并通过轨迹记录APP生成中草药分布电子地图。
调研结束后,实践团整合采集的120余张高清图片、3000余字观察笔记及电子轨迹数据,编制包含植物学名、药用部位、功效主治的《甘泉村野生中草药名录》部分内容初稿。调研发现,当地村民虽有传统用药经验,但缺乏资源保护意识。实践团打算计划联合村委会建立“草药科普角”,推动生态保护与产业开发协同发展。
三、情暖村落:慰问关怀传递青春温度


调研结束后,实践团携带大米、食用油等物资,分组走访村中孤寡老人与留守儿童。在78岁的独居老人张奶奶家中,成员们帮老人清扫庭院、测量血压,听她讲述甘泉村的变迁故事。“看到你们就像看到我女儿一样。”张奶奶看着我们深深地感慨道。
与此同时,实践团在村文化篮球场旁边开展“扇子涂色”和“人体器官拼图”活动。志愿者为10余名留守儿童分发空白折扇,彩色画笔和拼图,指导孩子们绘制卡通图案、花卉等,现场笑声不断。
甘泉村长期以来注重民生关怀,通过“电力爱心超市”等创新模式,村民可通过参与乡村治理获取积分兑换物资。这种积分制管理不仅激发了村民的积极性,还营造了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为实践团的慰问活动提供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四、暮色思悟:实践赋能乡村振兴新图景
夕阳西下,实践团在村委会召开总结会。成员小齐分享道:“今天给老人量血压时,发现他们对健康知识的需求很迫切,我们可以策划更多义诊活动。”负责儿童活动的小张说:“看到孩子们拿着扇子蹦跳的样子,突然明白乡村振兴不仅是产业发展,更是情感陪伴。”指导老师总结道:“从田间调研到民生关怀,同学们用行动感知乡村脉搏。后续我们将围绕“技术帮扶+文化服务”持续开展活动,让实践成果真正落地生根。”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收集了甘泉村产业与民生的一手资料,更通过互动活动拉近了与村民的距离。未来,实践团将聚焦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老人健康关怀、儿童美育课堂等方向,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