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熊艳飞)七月的阳光洒满乡野,蝉鸣在宁静的村落里肆意蔓延。走进乡村校园与街头巷尾,总会看见孩子们攥着五角硬币,奔向小卖部购买色彩鲜艳的零食。这些被称为“五毛食品”的低价零食,正悄然成为乡村儿童食品安全的隐患。为此,7月5号下午三点“芬享实践团”开启了一场特别的“食品安全冒险之旅”,而这场旅程的“向导”——熊艳飞,她以“警惕‘五毛食品’,食品安全从我做起”为主题,深入乡村开展科普宣传,用脚步丈量责任,用知识筑牢健康防线。
在走访乡村周边时,实践团队发现孩子们攥着五角硬币,雀跃着奔向小卖部,那些包装花哨、单价低廉的“五毛食品”,成了他们放学后的“甜蜜诱惑”。但仔细查看会发现:生产日期模糊不清,部分食品标签上的日期被油墨覆盖,难以判断是否过期;无正规生产厂家,仅标注“小作坊”信息,无法追溯来源;添加剂清单冗长,甜蜜素、防腐剂等成分远超国家标准。由于食品安全意识薄弱,家长监管缺位,“五毛食品”正像无形的手,悄悄侵蚀着孩子们的健康。
针对这样的情况,主讲人熊艳飞用科普课堂把安全知识“种”进孩子心里,用故事为孩子们敲响警钟。她以PPT动画、情景剧表演的形式,还原“小胡吃零食生病”的案例:当扮演医生的队员拿出“显微镜下的添加剂”图片时,孩子们惊呼“原来零食里有这么多‘坏东西’!”。通过“连连看”游戏,孩子们学会辨别“生产日期模糊”“无厂家信息”的劣质食品,现场气氛热烈,小手举得高高的。
(图:主讲人熊艳飞带领孩子们探索“五毛食品”的奥妙)
在乡村活动室,实践团支起“小灶台”,带着孩子们开启“健康零食DIY”,教大家用面粉、牛奶做点心。当天然草莓酱替代人工色素,全麦香气盖过香精味,孩子们咬下第一口,眼睛都亮了:“这比小卖部的零食好吃一百倍!”这场实践,不仅让孩子们尝到健康美味,更把“选好食材、拒吃垃圾食品”的理念,悄悄种进他们心里。
科普课堂的时间虽然短暂,但守护食品安全的行动永不停歇。看见孩子们吃着自己亲手制作的小零食,不再奔向小卖部。那一瞬间,三下乡的种子已悄悄发芽。警惕“五毛食品”,守护乡村儿童健康,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发力。未来,“芬享实践团”将带着更多务实的科普行动,走进更多乡村,让食品安全的阳光照亮每个角落,让三下乡的光温暖更多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