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一家亲,石榴花开现邕城”——走进广西民族博物馆

“民族团结一家亲,石榴花开现邕城”——走进广西民族博物馆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人类文明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桥梁。7月23日上午,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壮美邕城青春聚,文明之旅行南宁”实践团走进了一座位于邕江之畔的民族文化专题博物馆——广西民族博物馆,去学习习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广西民族博物馆共有四个专题展厅,实践团成员跟随志愿者首先来到了壮族文化展厅,壮族是中国最大的少数民族,他们的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在志愿者的讲解中,实践团成员们了解到壮族文化展厅展示了壮族人民的突出成就和伟大文明,包括起源和历史、铜鼓文化、建筑文化、稻作文化、织锦文化、服饰文化、山歌文化等方面。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壮族文化展厅)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广西民博的镇馆之宝——云雷纹大铜鼓,它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铜鼓,是中国南方先民创造的礼乐器物,讲述着2000年前在广西这片土地上各民族间文化交流的故事。
 
(图为志愿者讲解云雷纹大铜鼓)
除此之外,实践团成员来到“穿越时空的鼓声—铜鼓文化陈列”展厅,不仅看到了各式各样的铜鼓,还了解到了铜鼓的花纹样式的内涵和制作工艺,让实践团成员真切的感受到了它们是实实在在的民族文化交融的见证物。
 
(图为“穿越时空的鼓声”展厅陈列的几面铜鼓)
最后,在“五彩八桂—广西民族文化陈列”展厅,实践团成员们不仅了解到广西各民族的基本情况,比如生活方式、住宅建筑、民间工艺、节庆活动、传统礼仪等等。还看了花山岩壁画、刘三姐传说等广西文化名片的详细解读。志愿者着重向实践团成员们介绍了“霓裳羽衣”展区,广西12个世居民族独特的服饰都在这里集中展示。这些展品通过精湛的印染、刺绣和织锦工艺,展现了广西各民族的传统美学和手工艺技术,也深刻印证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图为志愿者为实践团成员讲解广西世居民族服饰)
未来,实践团成员将继续学习习总书记关于筑牢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讲话精神,筑牢“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意识。多走进博物馆深入学习民族文化知识,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继往开来,推动民族文化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作者:杨金沆 来源:现场拍摄
时间:2024-08-30 关注: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 庆外语外事学院青年暑期“三下乡”:绘梦七彩假期,绽
  • 重人科三下乡实践团:助力北
  • 在绿色长征的征程中,重人科三下乡实践团的脚步从未停歇。近日,他们走进了北宁社区,以实际行动传递环保理念,为社区环境的改善贡献力
  • 08-30
  • 湘遇挚友,夏绽芳华:蓝山之旅的璀璨篇章
  • 红色土地滋养苹果产业,红色圣地孕育能人经济
  • 挽民族星光,寻家乡特色
  • 挽民族星光,寻家乡特色
  • 我们志愿服务小队开启了对组织青年学生进社区、进农村,在基层一线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紧密结合自身学科专业,广泛开展科技推广、教
  • 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