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土地滋养苹果产业,红色圣地孕育能人经济

  革命精神激发了延安人民攻克技术难题的斗争精神,涵养了延安政府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怀,塑造了延安人民共同富裕的坚定信念。因地制宜的巧劲儿、政府为民的干劲儿、共同富裕的韧劲儿成为破解生态脆弱、干旱少雨的自然条件的强大内生动力。延安人民在火红色的农业实践中,让红色精神结出红彤彤的苹果。
  为破译延安苹果密码,持续增强先进农业生产经验转化力度。2024年7月13日,苏州大学小红柚实践团前往延安开展苹果生产调研,对当地种植大户马文昌进行了人物专访,系统探究其苹果产业发展的内生机制与实践逻辑。
 
  因地制宜用巧劲
  延安地区因荒地面积大、生态环境脆弱、降水不足、生产设备落后、管理经验不足等因素限制,长期存在苹果树难管理、挂果迟、产量低、效益差的问题。为有效改善上述问题,马文昌所在的云海团队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通过访谈,团队成员了解到,马文昌所种植的苹果亩产从2000斤提升至3000斤的关键是“3233”种植技术的研发。该技术通过“3”强树势,解决密植果园建园成本高、抗早耐瘠薄性差、结果枝组更新难、挂果晚、收益低等问题;通过“2”法蓄水,将地布覆盖与坑施肥水充分结合,提高自然降水利用效率,实现节水增肥和肥水高效利用,为苹果高效生产奠定基础;实现“3”肥匹配,通过增施有机肥、配方追肥、豆菜轮茬三肥并举,全面提升果园土壤肥力;做好“3”项管理,整形控冠促花,规范树形等组合管理模式,有效缩短苹果逢采时间,极大提高果树的环境耐受性,进而提高苹果产量。此外,马文昌还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无偿教授、推广这项技术,让它惠及更多农民。
  图为团队成员对马文昌进行访谈  陈容海 摄
 
  一心为民有干劲
  马文昌在苹果种植上的丰产增收,也得益于宝塔区政协为持续提高果农收入,开展的务实调研和政策提案。
  据马文昌所述,在宝塔区政协委员卜晓愚在任时不懈推动,各项惠农政策落地,更多农业补贴到位;退休后仍躬身亲为,利用专业知识助力技术研发,赋能生产效率实现阶梯式跨越,树立更贴近现代人民需求、更具特色、更富影响力的苹果品牌。
  在具体实践中,宝塔区政协持续推进“3233”苹果种植技术,科学引领果农合理扩大种植面积;加强技术指导,推动果园升级改造;持续关注果农生产实践中的新问题,形成新的调研报告及提案,努力推动苹果生产有长效化政策保障。
  图为团队成员了解“3233”苹果种植技术  陈容海 摄
 
  共同富裕见韧劲
  马文昌表示,在延安这片红色沃土,“先富带后富”的共同富裕理念已经成为延安人民的文化基因。作为合作社理事长,马文昌通过这一形式,降低采购成本、扩大种植规模、推广先进技术、扩大特色产业影响、开辟销售渠道,带领乡民共同增收。
  谈到云海团队果农协同发展的具体举措时,马文昌说,云海团队通过合作社形式从载植、管理到销售上为果农提供全方位指导。在栽植上,推行新型高产品种;在管理上,实行水费一体化措施;在销售上,团队积极拓宽销售渠道,灵活采用个人散户与工厂量销的零食,畅通销售渠道。
  图为团队成员在种植基地内参观  陈容海 摄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产业发展,能人领路。马文昌先生的成功经验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诠释,更是在革命精神指引下上下同心共奋斗的厚重缩影,这一精神火炬必将指引延安果农在高科技、高品质特色苹果产业发展的道路上奋勇而前。
作者:王奕菲 来源:苏州大学
时间:2024-08-30 关注: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 红色土地滋养苹果产业,红色圣地孕育能人经济
  • 重温革命路,青春献中国
  • 重温革命路,青春献中国
  • 今天,小红柚实践团一同参观凤凰山革命旧址,学习白求恩精神,参观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学唱《抗大校歌》;下午,小红柚实践团将参与“
  • 08-29
  • 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望闻问切”,农业先行者团
  • 洛师学子三下乡:镜头里的红色故事
  • 洛师学子三下乡:镜头里的红色故事
  • 为了响应洛阳师范学院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号召,洛阳师范文学院“追光寻迹·红色光影”社会实践队在指导老师狄伊和项目负责人刘佳
  • 08-28
  • 洛师学子三下乡:走进洛八办,感受抗战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