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炎热的暑期,我们一群大学生带着满腔的热情,带着深深的期待,带着无比的好奇,踏上了前往特教机构的旅程。我们带着对特殊教育的无知,带着对特殊儿童的不解,带着对特殊教育工作者的敬仰,开始了我们的调研之旅。我们带着对未知的恐惧,带着对挑战的勇气,带着对改变的决心,开始了我们的三下乡之旅。这是我进入大学以来第一次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也有幸加入了巢湖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赴合肥市蜀山区春语儿童康复中心“‘艺’心‘益’意,点亮繁星”志愿服务团,并于2024年7月15日至7月18日前往合肥市蜀山区春语儿童康复中心进行调研,这是一次深刻而意义非凡的经历。这段时间让我们有幸进入特殊教育领域的实地,亲身感受到这个群体的生活与学习状态,不仅让我们深入了解到了特殊教育领域的挑战和机遇,也重新审视了教育的核心价值和社会责任。
我们在合肥市蜀山区春语儿童康复中心与特教机构教师面对面的访谈中了解到,这是一家针对听力障碍,智力障碍和自闭症孩子的特教机构,而听力障碍的孩子有的是天生或者后天疾病造成的,但现在他们都可以佩戴助听器或者是人工耳蜗,一般是跟正常的孩子一样的,可以正常沟通交流的,认知也是没问题的。但智力障碍和自闭症的孩子,可能就会存在一些智力低下,发育迟缓,语言障碍等等问题。为了培养孩子更好的这个自理能力,这边不需要家长陪同,但是每个班都有一个生活辅助老师,所以会把辅助的任务转嫁到老师的身上,所以老师的压力会比较大,但同时可以给到家长更多的时间去干预。通过以上访谈让我们对春语儿童康复中心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也为我们接下来开展课程教学与调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为实践团指导老师对该机构负责人进行访谈,负责人回答访谈问题。郝思佳/摄
在特教机构的调研过程中,我第一次接触到了特殊教育学生。他们每一个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需求和生活方式。有的孩子面带微笑,活泼好动,而有的孩子需要更多的关爱和支持。最初,我对如何与他们沟通和交流感到迟疑,但通过实践和指导,我逐渐学会了倾听和理解,不论是语言还是非语言的沟通方式。支教以及调研过程中,最令我深刻的是见证了孩子们的进步和成长。有一个孩子,起初非常内向,几乎不愿意和陌生人交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老师们和志愿者们的耐心和关爱,他逐渐打开心扉,开始和我们分享他的一些小秘密和喜好。这种转变让我深感教育的力量,也让我理解了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引导学生发现和释放潜能的过程。只要用心去关爱和教育,每个孩子都有可能迸发出无限的潜能。
图为实践团成员给小朋友上美术课,帮助孩子们学习绘画。秦安琪/摄
支教和调研期间,团队合作也是支教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我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与同学们共同合作,共同面对挑战,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方式,学会了如何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优势,以及如何与他人协调合作,共同实现目标。我们不仅是简单地传授知识和技能,更是通过合作、协调,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大家相互支持,共同面对挑战,共同分享成就,这种团队精神让我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
图为实践团成员帮助孩子们学习折纸。孙晰媛/摄
调研也让我更加深刻地意识到,特殊教育领域的复杂性和挑战性。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发展路径都是不同的,需要教育工作者的耐心和专业知识来支持和引导。这促使我对教育事业充满敬畏和责任感,更加珍惜每一个教育机会,同时也认识到自己作为大学生的责任和使命,应该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的来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去特教机构调研的经历是一次宝贵的成长和学习机会。在这段时间里,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更学会了关爱和责任,这些将成为我未来学习和工作的重要财富,激励我在教育事业中不断前行,为每一个特殊教育学生的成长贡献一份力量。
图为活动结束后实践团在蜀山区春语儿童康复中心的合影。赵明慧/摄
(巢湖学院作者:周宛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