览千年烟云,彰民族根系

近年来,随着博物馆不断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了大批游客走进历史,感受文化,体悟精神。所谓方寸之间,一览千年,为了更好地了解家乡当地的文化及沉浸的底蕴,感受悠长文脉经久不衰的魅力,寒假实践队马克思说的真队队员田卓仪于2023年1月27日上午10时,来到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博物院开展本次社会实践。
首先,队员通过河北博物院公众号了解到,河北博物院共三层,十三个展厅,其中精华展厅为《大汉绝唱——满城汉墓》展厅,长信宫灯作为镇馆之宝陈列其中。实践队员驻足长信宫灯前聆听线上讲解。长信宫灯为西汉青铜器,出土于满城汉墓,其造型为一个跪坐宫女,一手执灯,另一手袖子为虹管,吸走油烟。该宫灯还有“长信”字样,为窦太后居所长信宫中使用,故名“长信宫灯”。该灯设计精美,被鉴为国家级文物。实践队员还了解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火炬接力火种灯的设计由此而来,将中国古人智慧与奥林匹克精神相融合,共以“长信”之意,传达着两千年来人们对光明的希望和向往,长信宫灯也将照耀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未来。
接着,实践队员来到位于南区一层的《北朝壁画》展厅,北朝壁画正如北朝历史一般,生猛灵动、神采奕奕。该展厅的东魏茹茹公主墓墓道壁画展区,壁画布局极为严谨,人像比例准确,服饰生动逼真,令人震憾。墓室壁画作为中国传统壁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着各个历史时期人们的信仰、习俗以及审美观念等等,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以及艺术的发展,隐藏在墓葬中的线条与色彩,弥补了中国绘画史的空白,奠定了中国绘画艺术的造型基础。时至今日,墓室中的壁画对当时文明及文化的研究仍具有现实意义,壁画的继承、抛弃、创新也正对应着传统文化的继承、摒弃与创新。
最后,实践队员来到最新展览《“乐享河北”非遗会客厅——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展厅。千百年来,勤劳智慧的人民在与历史和自然的互动中创造出了多姿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游览,队员观察到该展厅有坊染编织、剪刻画绘、燕京八绝、曲艺、民俗等,其中传统戏曲梨园乡韵板块吸引游客众多,队员站立在定位点处仔细聆听传统戏曲,感受梨园乡韵的魅力。展厅将非遗成果展示融入百姓生活,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彰显着悠久厚重的历史文脉和勤劳智慧的匠心传承。
“自古燕赵之地,多慷慨悲歌之士”。在数千年的文化长河中,河北大地上谱写着一曲曲不朽的篇章,然而历史的波澜掩埋在流淌的岁月中,深藏在博物馆的展厅里,推进文博事业的发展就是让历史文明薪火相传。通过本次社会实践,队员认识到博物馆的重要职责,连接过去、现在、未来,阐释文化历史、引导价值取向、培育传承职责,在此过程中,文物的生命力不断被唤醒,找到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契合点,唤醒人们的文化认同,根植文化自信,传承民族文化。
撰稿人:田卓仪
2023年1月27日
时间:2023-02-07 作者:田卓仪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 关注: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 守热带雨林,护绿水青山
  • 2023年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山水之情鹦哥岭实践团队成立的第八个年头,这个寒假,团队首次通过线上的方式,继续为热带雨林保护贡献青春力
  • 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