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传播东方智慧,文化温润心灵】

(通讯员:郑可鑫)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记录着民族历史,象征着民族精神,凝聚着民族力量,是刻在每一位中华儿女基因中的长久记忆,是我们得以安身立命,取得一切成就的精神寄托。在新时代,思考如何将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生活,给传统文化找到更加亲民的落脚点,是做好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寻找普世范本,曲阜师范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留韵传香实践队于12月27日前往了山东聊城,了解并记录了当地的传统技艺—魏氏柳编。
 
 
 
12月27日留韵传香实践队到达了聊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魏氏柳编的大本营。这座掩映在茂林修竹间,白墙黛瓦的建筑位于市城区古城楼南2-10号。留韵传香实践队队员们前往了魏氏柳编工作室,这里的主人叫作魏福庆,是魏氏柳编的第六代传人,展架上摆放的“吉祥龙”、“发财树”、“黄奔牛”等编织品让队员们目不暇接,每一件都栩栩如生。
 
 
经过与魏福庆的交流留韵传香实践队了解到:魏师傅极具创新性地将作为原材料的柳条改为铝条或者铜条,这一改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柳条本身带有的材料缺乏、容易损坏、难以编制复杂物品等诸多缺点,同时由于铝条和铜条本身具有的柔韧性高的特点,魏氏柳编祖传如“平编”、“纹编”、“勒编”、“径编”等手法得以很好地运用。魏师傅还对编织物品的题材进行了拓展,原来以编织生产工具为主,现在编织的物品包括十二生肖、交通工具、动漫角色等可谓是琳琅满目。其中,一个由铝丝编织的机器人引起了实践队员们的注意,经魏福庆介绍,这个机器人内部连接了许多电路,可以完成很多动作,今后他还要对这个机器人进行升级,让这个机器人具有语言沟通的能力。魏福庆的话语使实践队员大受震撼,队员马明旭表示:“魏师傅勇于创新,敢想敢干的精神赋予了魏氏柳编新鲜活力,使得它在新时代发光出彩。”

 
随后留韵传香实践队在魏师傅的家里与魏师傅进行了更加深入交流。魏师傅向队员们讲起了魏氏柳编的历史“聊城自古就有种植柳树的习俗,道路旁、沟渠边,柳树随处可见,我们家就是从清朝开始传承柳编这门手艺的,到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聊城一些村种植了不少阴柳,阴柳条编篮子、编筐、编囤比柳树条子更适合,在这个时期,我们家的柳编渐渐名声大噪,之后又经过几代人的传承发展才有了今天的魏氏柳编。”“我太爷爷还给红军编过草鞋呢!”讲起自家历史魏师傅充满自豪感,他还拿出自己珍藏的作品—真正用柳条编织的工艺品,给实践队员们欣赏。“现在用柳条编织的物件少了,但是我依旧留着它们,没别的原因,就是不能忘了老祖宗!”魏师傅说道。听完魏师傅的讲述,实践队队员们感慨颇多,队员侯文亮表示:“魏师傅不忘心,不忘本,有准则有坚守,也许越是朴素的信念就越有力,越坚定不移。”

 
 
告别了魏师傅留韵传香实践队队员们来到聊城市人民广场根据事先准备好的有关魏氏柳编的调查问卷对路人进行了问卷访谈,并就有关内容进行了讲解。在访谈过程中,市民纷纷表示自己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上见到过魏师傅和他的魏氏柳编。队员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魏师傅的创新精神。队员侯文亮表示:“新时代赋予了传统技艺新的机会,新的平台,魏师傅充分利用了新媒体这一传播渠道,把握住了机会,讲好了柳编故事。”

 
 
此次实践活动虽然很辛苦,但留韵传香实践队队员们收获满满,队员们意识到传统文化经久不衰,代代相传,其中的奥秘就是把握好“变”与“不变”的分寸,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内涵,用现代化的形式去表现传统技艺,会给传统文化带来更大的舞台,更多的观众。

 
 
 
时间:2023-01-31 作者:曲阜师范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留韵传香实践队郑可鑫 来源:大学生家园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