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屏有幸埋忠骨,革命精神永传承巢湖市银屏山地区有“项羽文化”、“三国文化”和“抗战文化”这三大文化,它过去是新四军七师的诞生地,也是全国十九个抗日根据地之一,时属皖中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地带,为此抗战文化却成了巢湖市银屏山革命老区的一大特色文化。为进一步了解巢湖革命老区银屏镇的红色文化,巢湖学院赴巢湖红色文化调研团队于6月21日赴银屏镇参观革命老区展示馆和新四军东进抗日第一枪纪念馆。
红色主题展览纷纷举办
红色影视剧目闪亮荧屏
红色革命歌曲唱遍大江南北......
大家通过多种方式去感受红色文化,接受心灵的洗礼。当今,红色文化已经成为中国文化领域的一道独特风景迸射着蓬勃的生命力和无限的文化魅力。
银屏有幸埋忠骨,革命精神永传承。第一战大家来到了新四军东进抗日第一枪纪念馆。一个民族光荣的振兴,离不开壮士的奉献;一个民族屈辱的洗刷,离不了烈士的身躯。在这里向你们奉上最崇高的敬意!据讲解员的介绍,看到眼前展示的一件一件革命历史文物,大家更加深入细致的了解了银屏革命老区在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克服困难,与敌人展开顽强斗争,为革命的胜利做出应有的贡献,特别是蒋家河口战斗,打响新四军东进抗日第一枪,并取得胜利,首战告捷,军威大振,民心大振,极大地激励了皖中人民的抗日热情,使新四军赢得了敌后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信赖和爱戴,也增强了新四军广大指战员坚持敌后抗战的信心。

图为实践队在参观新四军东进抗日第一枪纪念馆,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余勇 摄
追寻红色记忆,牢记初心使命。第二战大家来到了银屏革命老区展示馆。在银屏镇三胜村驻村工作队队长王林的带领下,队员们抵达银屏革命老区展示馆,据讲解员介绍到,这个银屏革命老区展示馆分别从渡江作战第一船、皖中抗战第一校、改造巢南第一刀、东进抗日第一枪、巢南革命第一地这五大板块构成。队员们认真听讲解员的介绍,并认真记录和观察,分别从不同的板块中更一步加深了对巢湖银屏革命老区红色文化的了解。

图为实践队在调研,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余勇 摄
红色印记,牢记心中。渡江战役历时42天,人民解放军以木帆船为主要航渡工具,一举突破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战役的胜利离不开人民的支持,银屏革命老区广大人民群众踊跃支前,谱写了一曲曲人民战争的壮丽凯歌。渡江战役中的巢湖支援:常备民工5000余人、短期民工7万余人、支援粮食900万斤、支援船只140艘、支援船只140艘、调集优秀水手500多名,这一系列数字无不体现了渡江战役炮火中淬炼出来的第一船精神,一直激励着银屏儿女在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上奋勇前进。

图为实践队在参观革命老区纪念馆,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余勇 摄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穿越时空长廊,一个个真切感人的历史镜头徐徐展现在面前。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银屏山人民为谋求自身解放、追求和平幸福作出了不懈努力,付出了巨大牺牲。银屏山人民对党忠诚、信念坚定,勇于探索、开拓创新,在巢湖大地上树起了不朽丰碑。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杯热土一杯魂。银屏革命老区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有力见证,是一代又一代英雄的银屏儿女,前赴后继、流血牺牲铸就的。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是我们当代青年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神圣职责,唯有不忘历史,才能勇毅前行。培养“四个意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大家无不感慨当年革命先烈战斗、生活的艰苦卓绝和先烈们不怕吃苦、顽强抗争的精神,深刻感受到老一辈革命家的豪情壮志及革命成功的来之不易,在心灵深处受到了极大震撼。大家纷纷表示,一定要珍惜来之不易的今天,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忘我精神,用自己的才智去实现先烈们未尽的事业,去创造无限美好的明天,把爱国精神转化成为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奋斗动力!

图为实践队合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余勇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