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理工大学学子“三下乡”:调研中国传统古建筑

中国之美,无处不在。在曲径通幽、玉宇琼楼的古镇,在气势恢宏、雕梁画栋的庙宇,在灰瓦青砖、雕刻精美的民宅。每当你步入其中,就会发现:最让人感到惊艳的是那跨越千年仍熠熠生辉的一砖一瓦,一木一石。中国自古地大物博,建筑艺术更是源远流长。而不同地区由于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的影响,其建筑艺术风格又各有差异,体现出独特的中国之美。中国古建筑的类型很多,主要有宫殿、坛庙、寺观、佛塔、民居和园林建筑等。为探寻不同地区中国古建筑之美,挖掘其中蕴藏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7月29日西安理工大学“童心向阳,为爱护航”实践小分队的两名成员分别前往各自的家乡调研当地现存的传统古建筑 ,参观和调研了四川省自贡市的富顺文庙和陕西省西安市的马王村西门城楼。
“礼拜先贤,立志明德”探访富顺文庙,见证“才子之乡”文脉的崛起和绵绵传承
文庙即孔庙,是古代供奉、祭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学创始人孔子,以及教授儒学的的庙宇。史料记载的全国一共有1800多座文庙,现保存完整的仅有29座,其中富顺文庙以规模宏大、建筑及雕刻精美而独树一帜,是目前中国保存完好、建筑精美、规模宏大的宋代建筑 ,于1980年7月、2001年6月先后成为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解说员介绍,富顺文庙始建于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已有近千年的历史,现为清代重建遗存,占地面积约5960平方米,是富顺县传承儒家文化的重要载体。作为传播儒家学说和思想的载体,富顺文庙为掀起学习风尚,培养富顺县的人文风气,启发学子苦读成才产生了重要影响。据统计,自北宋庆历四年文庙建成到清朝末年废除科举考试制度,富顺县共产生了237位进士、863位贡生、807位举人。内地一个小县能有如此“科举业绩”,全国少有,富顺因此有了“才子之乡”的美誉。
文庙正面红色照墙没有大门,正中4个金色大字“数仞宫墙”,“数仞宫墙”4字左右开有两扇门,分别是圣域(意为学问技艺达到精深境地)、贤关(意为进入仕途的门径),踏进文庙,就能感受到一派古色古香、庄重肃穆的迷人气息。
“繁华不在,素心依旧”重走马王街道,感受历史名村的古朴与静谧
马王村位于沣河西岸的郿邬岭上,属于西安市辖区的一个历史名村,从新石器时代起,马王村就是人类聚居的风水宝地,村里三大主要姓氏分别为白氏,董氏,张氏,西周都城丰京便选址在此,有着1100年的建都史的西安,源头就是这里。村民特别重视村中文化遗产的保护,现如今仍保留着清代的城门楼。
马王村至今仍保存着老城墙的西门城楼,城外的门额上刻着“遥望岐阳”四个字。城墙四面有四座城门楼,其中南门较小,其它三座的城楼上都刻有文字,除了西门外,东城楼外是‘沣水东注’,北门外是‘紫气生辉’,而‘沣水东注’的说法则来自于《诗经》。站在城楼前,就能瞬间感受到这座历史名村的古朴与静谧,整个世界顿时安静了下来,仿佛跨越了千年与古人对话。

根据当地村民介绍,实践队成员了解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时,村中城墙陆续被拆除,村中的很多石碑、牌坊等古物均被破坏,但唯有西门城楼保存了下来。马王村的古城门楼中,西门城楼最高大,当时村民有心要保护西门城楼,于是将生产队的物资放在城楼里,说这里是生产队的仓库不能拆,才使西门城楼幸免于难,保留至今。2007年,为了防止夯土铸成的城楼倒塌,重视村中文化遗产保护的村委会出资,在保持历史原貌的基础上,将西城门楼进行了维修,使马王人至今仍能看到祖先的这一珍贵遗产。
跨越千年,中国传统古建筑的故事仍在发生……
时间:2022-08-05 作者:曾艳 来源:西安理工大学“童心向阳为爱护航”社会实践队 关注: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 西安理工大学学子“三下乡”:调研中国传统古建筑
  • 湖医学子三下乡:点亮小星火,放飞七彩童心
  • 育生态之花,赢文明小康
  • 一方水土涵养一方百姓,小康发展是否全面,生态环境是关键,为了深刻学习小康成就,感受生态小康建设,河南工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豫见
  • 08-04
  • 以“中国盒子”为例的中巴经济走廊商业合作模式调查研
  • 云端法律走廊,中巴携手共进
  • 云端法律走廊,中巴携手共进
  • 2022年8月2日,为加深中巴友谊、促进中巴法律走廊的构建,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中巴走廊守护者”实践团队与巴基斯坦国立科技大学法律系
  • 08-04
  • 和风细雨润桃李,扎根教育奉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