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普赋能乡村振兴,语言助力文化传承”——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青苗推普先锋队赴奉节县兴隆镇开展推普活动

  为推广普通话,提升乡村青少年语言沟通能力,助力乡村教育发展,同时培养青少年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这场由重庆市奉节县兴隆镇人民政府主办、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人文与艺术学院团总支承办的活动,以多元化语言实践为纽带,为乡村注入了鲜活的文化活力,更让普通话成为连接乡村与外界的“桥梁”。而最后在三峡凉都大舞台与大学生音乐节共同展演的朗诵节目《这盛世如您所愿》,更是成为整场活动的亮点,为此次专项活动画上了圆满句号。
  
  一、调研先行:摸清乡村语言“脉搏”
  
  活动中,队员们积极行动,分组走访村民,通过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形式,深入调查村民普通话使用频率、场景及难点,如方言词汇转化问题等,全面了解当地普通话熟练程度,回收有效调查问卷,为后续推普工作提供依据。同时,还制作了宣传手册、推普海报和标语,张贴于村委会、超市、文化广场等乡村公共区域,并向村民发放宣传手册,对居民平时转换困难的词进行答疑的同时,还向他们讲解普通话的重要性,对居民进行引导,多维度开展推普宣传实践。
  
  二、趣味课堂:让语言学习“活”起来
  
  针对青少年,志愿者们带来了丰富多样的活动。在汉字魔法课堂上,老师利用“田”“牛”等象形字卡片,结合田间实景,让孩子们指认农具对应的汉字,还引导他们绘制“我的乡村汉字图”,使孩子们在具象认知中掌握基础汉字;童谣传唱计划中,志愿者收集本地传统童谣,改编歌词并融入“讲普通话”元素,教孩子们边拍手边传唱,录制的音频成为了珍贵的活动素材。
  
  情景短剧工坊则设计了“超市购物”的生活场景剧本,指导孩子们用普通话排练表演;演讲与口才工坊围绕“我的家乡美食”这一主题主题,开展一分钟即兴演讲训练,设置“语音纠错小搭档”互助机制,帮助青少年纠正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等发音问题。
  
  三、特色展演:朗诵节目亮相三峡凉都大舞台
  
  三峡凉都大舞台的大学生音乐节现场星光熠熠,本次推普活动的压轴节目——朗诵《这盛世如您所愿》惊艳登场。参与活动的部分青少年与大学生志愿者共同登台,他们用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深情的朗诵赢得了全场观众的热烈欢呼。此次展演,不仅展现了推普活动的成果,也让更多人感受到了推广普通话对于乡村发展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
  
  四、志愿者心声:用语言之桥,连城乡之心
  
  参与此次活动的志愿者向同学感慨道:“这几天的经历让我收获满满。从最初走访村民进行推普调研,到后来教孩子们认识汉字、排练节目,每一个环节都充满意义。尤其是看到孩子们在舞台上用流利的普通话朗诵《这盛世如您所愿》时,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推广普通话的价值。他们眼中的光芒,不仅是对知识的渴望,更是对家乡美好未来的向往。这次活动让我明白,我们所做的不仅是语言的传播,更是在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活力。”
  
  另一位志愿者林同学也表示:“走访村落时听阿婆说“这话儿听着亲”的温暖,成了最初的光。汉字课上,孩子们指着田间老牛喊“牛”的雀跃;短剧工坊里,小家伙们当“考官”时认真纠正发音的模样,都成了难忘的片段。最触动我的是成果展上,孩子们用带着乡音却清晰的普通话唱改编童谣。原来推普不只是教说话,更是搭起桥。离村时,有孩子塞来画着“谢”字的卡片,突然懂了:我们播下的,是更畅通的明天。”
  
  此次“推普助力乡村振兴”青少年专项活动虽已落幕,但推普的种子已在三角坝社区生根发芽。活动不仅提升了乡村青少年的语言沟通能力,更探索出“推普+乡村振兴”的创新模式。
  
  语言是沟通的桥梁,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这场活动以实践行动证明,推广普通话能为乡村振兴注入鲜活动力,而青少年们在活动中收获的语言素养与文化自信,终将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宝贵财富,也将为乡村的未来发展积蓄力量。
  
  来源: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青苗推普先锋队
  编辑/向雯娅
  图/林可可张炼安
  指导老师/尧健彬
来源: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青苗推普先锋队
时间:2025-08-22 关注: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报告推荐
  • 守护生命之源,共筑防溺水安全防线
  • 守护生命之源,共筑防溺水安全防线
  • 近年来,我国溺水事故频发,尤其暑期成为青少年意外死亡的“头号杀手”。为响应教育部“暑期防溺水专项行动”号召,提升公众安全意识,
  • 08-22
  • 跨越四千公里的音乐支教“三重奏” ——东南大学师生在
  • 皖地探科逐新梦,青春扬帆传科学——安徽理工大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