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李幸萱 关静 喻超)7月13日,吉首大学“心系旅农”实践团邀请非遗传承人杨胜先先生为边城镇中心小学的孩子们带来一堂“花垣汉戏”传承课,旨在推动非遗活态传承与青少年儿童教育的深度融合。
课堂上,杨先生现场演奏二胡并教唱汉戏选段,孩子们受到感染,跟着琴声轻声学唱,稚嫩的童声与悠扬的二胡旋律相互交融。“二胡不同把位的音色有差异,得用心去感受。”杨先生带来的那把磨得油亮的自制二胡成了课堂上的“活教材”。他一边轻抚琴身,一边耐心引导孩子们辨别二胡在不同把位下发出的细微音色变化,让孩子们直观感受二胡演奏的精妙之处。

(图为杨胜先先生教授汉戏 廖颖摄)
实践团队长表示,未来可持续联动非遗传承人、地方文化机构,开展“非遗研学”等实践活动,让传统文化在青少年群体中“破圈传播”,为乡村振兴培育兼具文化底蕴与创新思维的新生力量。

(图为全体合影 廖颖摄)
非遗传承,贵在薪火相传。吉首大学“心系旅农”实践团以行动诠释青年担当,让古老戏曲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期待更多高校与社会力量加入非遗保护行列,共同守护中华民族的精神根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