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揭运河面纱,感京杭魅力——参观京杭大运河博物馆

2022年6月30日,元气满满的中国计量大学护水巡杭·江流无声——群英璀璨暑期社会实践小队,来到了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的京杭大运河博物馆。
序言
古老而秀丽的京杭大运河宛如银链穿境,在拱墅两岸留下了众多的历史古迹和灿烂的文化遗产。在桥西历史街区,有一个规模之大、密度之大,在全国都是非常罕见的国家级博物馆群:京杭大运河博物馆、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中国扇博物馆、伞博物馆、刀剪剑博物馆、手工艺活态展示馆.....此行,护水巡杭·江流无声——群英璀璨调查宣讲小队走进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运河的自然特性,沉浸式体验运河的人文精华。
序厅
队员依照规定,扫码预约。进入展厅后,迎面而来的凉爽之气,流动的壁画,波光粼粼的仿真玻璃地砖,仿佛古朴沧桑的漕运船在浩瀚星空的映衬下缓缓向我们驶来,诉说着千百年来的运河历史。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队员们踏入了运河世界。
大运河的开凿与变迁
步入第一展厅的队员们仿佛乘上时光船。霎时间,光影斑驳,小组成员眼前的单色群雕——运河的开凿者仿佛活了起来。有风轻送,小船带着我们来到两千五百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夫差下令开凿从邗城到末口的邗沟。数万万民工不分昼夜地挖渠、通水,这一幕一幕的景象像电影一般在我们眼前徐徐掠过。这座群雕为我们展示了早期运河的开凿过程。满怀敬畏,队员们不禁感叹于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感怀于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
大运河的利用
时光小船缓缓行驶,带领队员们来到了第二展厅。对历代王朝而言,开凿大运河最根本的目的是漕运,此外还有农业灌溉、分洪、排涝、给水等功能。队员们想象着那闪着粼粼波光的古运河,“运河水,荡悠悠,隋炀皇帝下扬州”的画面似乎直接呈现在眼前。沿途擦身而过的漕运船,沿河辛勤耕作的农民,无一不显示着运河开凿的伟大意义。
运河畔的城市
眼前的光景迅速掠过,小队成员来到了第三展厅。随着京杭大运河的开凿,运河畔的城市应运而生。运河水一通,为沿岸经济发展带来福音。频繁的贸易往来,农业的稳定发展,旱涝灾害的减少,无一不推动着运河经济的发展。历代皇帝便也积极进行着运河的开凿与修缮,运河畔的村落逐渐演变为城市,开始出现大大小小的码头和闸道口。在时代发展下,运河的航运功能逐渐衰落,内河航运逐渐被空运、陆运、海运等新兴货运方式所取代。然而,因其宝贵的文化价值,不少游客前来一睹风采,带动了周边旅游业的发展。
运河文化
山东聊城面塑、江苏扬州剪纸、江苏无锡泥人......大运河孕育出了丰富两岸文化。各地的文化代表作品,整齐的陈列在展示台上,琳琅满目,令小队成员目不暇接。运河流经区域自然地理状况异常复杂,中国历代运河建设者们在复杂的自然环境条件下将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运河连通为一条纵贯南北的人工运河,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难、顽强拼搏、生生不息的奋斗进取精神。今天对大运河的保护、传承、利用,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无不体现着这种奋斗进取精神。运河文化犹如潺潺流水,世代流传;运河精神犹如磅礴古桥,流芳百世。
尾记
“希望杭州用好运河这张‘金名片’,把运河真正打造成具有时代特征、杭州特色的景观河、生态河、人文河,真正成为‘人民的运河’‘游客的运河’。”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时,对杭州运河综保工程做出的指示,其被庄严的纂刻在了序厅的漕运船模型上,体现出国家对于京杭大运河期许。
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应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发展理念贯彻始终。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不是一座单纯的、普通意义上的博物馆。它一方面是一个全方位、多角度反映和展现运河自然特性、人文精华等各个方面的大型博物馆,另一方面又是运河文物、文献资料等的征集、收藏中心和运河文化的研究和展示中心,同时结合运河文化广场功能又是运河旅游的中心枢纽和游客综合服务中心。可以说运河博物馆是一座具有多样功能和多种特性的综合性运河文化中心。此次参观,对于了解京杭大运河的历史、丰富本次实践的文化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时间:2022-08-22 作者:黄梓静 来源:关注:
社会实践报告推荐
  • 走近历史人物,回顾峥嵘岁月
  • 为了响应习总书记学习党史的号召,为了走近历史人物,了解党的不懈奋斗史、不怕牺牲史、理论探索史、为民造福史、自身建设史。
  • 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