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学子三下乡前往红色教育基地:怀缅遇难同胞,激励吾辈自强

安徽工业大学学生赴南京红色教育基地实践队开展红色教育实践。2023年6月28日,安徽工业大学的学生们为了丰富暑假生活,探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历史,自愿组队前往红色教育基地。他们的旅程来到了江苏省南京市,参观了著名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以此开展红色教育实践。
    南京,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许多名胜古迹,如夫子庙、总统府、中山陵、明孝陵、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雨花台等。这次南京之行,主要是参观纪念馆,以此缅怀历史,铭记先烈,传承红色基因。
    6月28日当天,实践队的小组成员站在了纪念馆的门口,面对着黑色的大理石铸成的金字塔和雕塑,原本一路上轻松愉快的气氛突然变得庄严肃穆。所有的言语都被哽住,似乎无法用言语形容当时的心境和复杂的心情。纪念馆前的警钟上镌刻着“敲世纪警钟,祈世界和平”的十个大字,提醒着每一名有良知的中国人勿忘国耻,兴我中华。
     进入馆内,实践队成员立刻被以生与死、悲与愤为主题的悲怆景象所震撼。那30万遇难者名单墙,摸着墙上那一行行的名字,他们的心如刀绞。这些名字,是那些在短短几个星期内,被日寇用枪杀、刀砍、毒气、活埋、水淹等残忍的酷刑杀死的无辜生命。
    “万人坑”遗址更是让实践队成员久久不能忘怀。万人坑里遍地都是尸骨,令人毛骨悚然,有些缺胳膊少腿,有些是还未出生的婴儿。这些七零八散的尸骨,更加深了他们对历史残酷一面的认识。
    进入展馆,台阶两侧是书架,上面满满的全是档案盒,盒子侧面写着名字,一个盒子代表着一个人,一个经历了南京大屠杀的人。下了台阶,正对面是一块大屏幕,上面滚动着的名字正是书架档案盒上的名字。这些名字,是那些在南京大屠杀中失去生命的无辜者,他们的名字将永远被铭记。
    这次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实践活动,让安徽工业大学的学子们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历史的残酷,更加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也更加坚定了他们的红色信仰,他们会将这段历史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记住这段不能忘却的历史。
场馆内的大量的图片、文物、文献、视频和仿真的场景均承载着人类历史的记忆。回顾当年发生在南京惨绝人寰的历史,我们亦仿佛深陷南京沦陷后的绝望与无奈之中。而抗战胜利、日本投降、国际友人的真诚帮助以及对南京大屠杀的纪念的部分,让所有参观者肃穆安静的同时,也让大家深思和平来之不易,痛心之下更加珍视当今和平。展示厅的墙上印着日军进攻南京前的行军轨迹,日军司令部下达的任务和日军进攻南京的路线。看着日军的进攻路线上一个个城市被攻破,不由令人心酸,这就是没有强大地国家军事力量的结果。墙边的玻璃柜里陈列着南京大屠杀从开始到结束所保留下来的所有物证。其言辞虽然并无特别,但就其记录的每个城市的作战情况而言,每座城市都被鲜血所侵染。
此外,纪念馆还举办各种教育活动和讲座,有相关工作人员向公众普及历史知识,引导人们珍爱和平、反对战争。举办捐款活动和数字寄语活动,让人们牢记历史,珍视和平。还有许多海外华侨、友人捐赠影像资料,这些史实资料无不都更加佐证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实性。
从主馆出来,就是一堵分别用汉语,日本语,英语和捷克语写着“面对”的墙。希望各国真的能够面对这段历史,尤其是施害者。这段历史不应该只出现在被害者的课本中,更应该出现在加害者的课本中,融入加害者的血肉里。面对历史,才能面对未来。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我们不能忘记历史,决不能忘记中华民族的血海深仇,决不能愧对无数先烈和死难的冤魂,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是需要有点精神的,落后就要挨打,这历史的教训太沉痛太深刻。我们中国人经历了多少无数的苦难与压迫,才取得今天的辉煌。今天起我们要努力学习知识,培养自己的科学素养,做有志有为的中国少年,只有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好了,只有我们强大了,我们才能站得直、立得稳。让我们为自己的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永不放弃梦想的执着与追求----让伟大的祖国更加强大。
时间:2023-08-15 作者:范晨露 来源:大学生家园 关注:
大学生新闻推荐
  • 安徽学子三下乡:图书馆趣事
  • 安徽学子三下乡:图书馆趣事
  • 7月3日,我第一次来到马鞍山市图书馆。
    伴着闹钟,急忙出发。但太阳似乎比我急得多,早早的炙烤大地,我一出门就给了我个下
  • 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