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学子三下乡:从生态伤疤到网红矿坑,见证 绿色发展力量

7⽉2⽇,为了解长三角“白菜⼼”地区环境变化和当地生态修复的成果,一支由安徽工业大学学生组成的暑期实践队来到了安徽省马鞍山市大青山,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马鞍山市位于安徽东部,横跨长江两岸,是一座因钢而兴的资源型城市。随着矿产资源长期开采利用,与废弃露天矿山相伴的山体裸露、固废堆积、空气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集中,成为城市生态环境的“伤疤”。这里曾是一座废弃的煤矿,如今已经脱胎换骨,带给人们赏心悦目感受的自然风景。实践队员在此次调研中采访了相关工作⼈员,了解到了他们为贯彻绿色发展理念而做出的努力和大青山的修复历程。
 
图为大青山野生动物园。 张博森 摄
大青山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地区,此处原是一座国安矿业遗留的砂岩露天矿山,经过十多年开采,形成东西长330米、南北宽300米的不规则多边形矿坑,落差约110米。
过去几十年里一直是当地重要的煤矿开采区。然而,随着能源结构的调整和当地居民环保意识的提升,这些煤矿面临先废弃后关闭的命运。如何将这片废弃的煤矿区转变成一个宜居、宜游的“新世界”成为了挑战。
在调研中,实践队员了解到,大青山的转型离不开政府部门制定的相关政策。2017年10月矿山闭坑后,为尽快修复废弃矿山生态,当涂县自然资源局将此处废弃矿坑治理纳入安徽大青山野生动物世界旅游项目开发中,他们积极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以生态修复为主要任务,致力于将大青山打造成一个生态旅游胜地修复后的土地发展旅游产业。矿山生态修复,功在青山绿水,事关民生福祉。在多方努力下,这片曾经被污染遗留物覆盖的土地逐渐焕发出新生。通过大规模的清理工作和生态恢复计划的实施,大青山逐渐摆脱过去的阴影,成功转型为一个充满生机和美丽景观的⻛景名胜。当涂县该废弃矿坑的生态蝶变,是我省市场化推进矿山生态修复的典型之一。
实践队员参观了大青山野生动物世界,这是一个集保护、研究和教育为一体的自然保护区。在这里,他们目睹了多种珍稀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包括华南虎、金丝猴、白鹇等。据相关工作⼈员介绍,这些野生动物曾经面临严重的生存威胁,但通过有效的保护措施,它们的数量逐渐恢复并且有了更好的生活环境。
除了野生动物保护,大青山还开展了一系列的生态修复措施。实践队员参观了曾经的矿坑,如今已经变成了湖泊和湿地,吸引了大量候鸟的迁徙和栖息。他们还了解到,相关工作人员通过植树造林、植被恢复等方式,逐步恢复了大青山的原始植被,并改善了水质和土壤质量。
实践队员采访了生态修复项目负责人王先生,他表示:“我们常重视生态保护,致力于将大青山打造成一个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建立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监测、推行可持续利用等,以确保野生动物和自然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实践队员还了解到,大青山注重生态教育的推广。他们参加了相关讲座和活动,工作⼈员向他们介绍了大青山的生态修复过程并强调了环保意识的重要性。这些教育活动旨在增强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责任感,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工作人员说道:“我们希望通过生态教育的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大青山的转型和保护成果,从而共同参与到绿色发展的行动中。”
 
图为实践队员采访大青山野生动物世界工作⼈员。蒋忠超 摄
此外,相关工作⼈员通过举办展览、讲座和户外活动等形式,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公众对大青山生态保护的认知度。他们希望能够激发更多⼈关注环境问题,鼓励更多⼈参与到环保事业中来。
实践队员们纷纷表示,他们对大青山的嬗变感到欣喜和鼓舞。“大青山的转变向我们展示了环境保护的力量和可能性。通过专业的管理和广大民众的共同努力,我们相信更多类似的奇迹会在未来出现。”一位实践队员如是说道。

图为实践队员了解大青山整治措施。 蒋忠超 摄
大青山,这座从废旧煤矿转型而来的山脉,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生态修复和绿色发展的努力,它正在焕发出生机与活力。大青山废旧煤矿转型为自然风景名胜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不仅为环境保护树立了榜样,也为工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宝贵的经验。希望这个成功的案例能够鼓舞更多地区积极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与自然承载能力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时间:2023-08-03 作者:吴丽娜 来源:大学生家园 关注:
大学生新闻推荐
  • “鸿雁”支教队队员支教日记
  •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一周的时光转瞬即逝,七天前我从遥远的青藏高原来到了贵州的“东方威尼斯”——镇远古镇。夏日的镇远,绿意葱茏、
  • 07-31
  • 经济学院“人才蔚起”调研团成员
  • 经过和何局长的访谈,我深刻认识到,只有更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同时肩负起“气有浩然、学无止境”的山大担当,并增进对家乡就业项
  • 07-31
  • 安徽学子三下乡:“急救知识”小课堂,志愿者与你“童
  • 安徽学子三下乡:温暖送关爱,知识进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