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大学子三下乡————赋能农旅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正值“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乡村振兴迈上新台阶。基于对乡村振兴重要性的认识,2022年6月30日-7月4日,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胡吉伟”班赴湖北省红安县“赋能农旅发展 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队在学院副院长欧阳红兵教授和辅导员彭鹤翔老师的带领下,前往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开展为期五天的社会实践。旨在通过实地调研,了解红安县农业和旅游业发展现状,结合经济学科思维,思考县域经济发展方向,致力于巩固红安县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实践开始后,团队成员分为“农业”和“旅游”两个组别,分别开展对湖北省红安县农业和旅游业的调研。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乡村振兴的总方针。农业组采用文献调查法、实地观察法、访谈调查法等调查方法,通过与红安县农业农村局相关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种植基地负责人、企业负责人以及村民进行交流,深入了解红安县特色农业发展的成功,总结红安县特色农业发展的经验、目前的难题以及不足,重点分析红安县农业产业,即以红安苕为产业主导,花生、茶叶、油茶、蔬菜、中药材为支撑的“1+5”特色农业产业,收获颇丰。
农业组先后深入8个村镇、7家企业开展实践,总里程达601.6公里。实践期间,农业组实地探访葛根、觅儿寺御品蔬菜和天台山菊花种植基地,考察主打作物的种植情况,挖掘当地种植优势,思考先进技术与传统耕作的结合路径;前往伟杰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将军红山茶油有限公司,了解公司特色品牌的宣传效益,见证品牌优势与直播带货对农产品销售的巨大推力;参观永佳河镇永河村“永河皮子”农业合作社和楚香缘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体悟合作社整合区域资源、拉动当地就业的多重优势;参观红安县七里坪镇秦罗庄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基地和华润生态小镇,感受区域发展榜样的示范作用,寻找推动乡村发展的借鉴路径……

图为实践队参观蔬菜种植基地
实地前往这些地标,利于农业组以案例分析的方式,从特殊到一般,对红安县的农业进行特色与整体把控。除进入企业、产业园等生产基地实地了解具体产业外,实践队也与当地农户进行亲切交流,前往红安县农业局与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开展座谈,全方位多角度了解当地农业发展的优势不足及解决措施。

图为实践队在红安县农业局开展座谈
 
发展旅游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旅游组在实践过程中综合考察了红安的红色、绿色、古色旅游资源,从多个维度进行探讨。在红安县文化和旅游局开展的座谈会,帮助实践队从宏观层面了解红安县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前景与掣肘因素,为后续实践的开展打下了基础。在长胜街、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实践队观察到当地红色旅游资源的独特和管理上存在的问题——长胜街古建筑归居民所有,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的很多游客并不知道有讲解服务。在红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实践队成员实际观摩了传承人黄珍兰女士手工织布的过程,织出的红安大布通过电商销往全国各地;在观音阁村,实践队了解到“三同”教学(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给该村村民增加人均约5000元的年收入,看到了脱贫后农村的新面貌。

图为实践队与传承人黄珍兰女士交流

图为实践队与观音阁村委书记交流
 
走基层,下田地,高屋建瓴亦须脚踏实地;观景点,论非遗,人杰地灵方可经世济民。对当地深入调研,利于实践队了解红安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的经济发展情况,认识当前乡村经济发展的优势和不足,切身体悟“一村一品”模式对乡村产业兴旺发展的推动作用和基础产业对乡村振兴建设作用的深刻内涵。结合当地实际探索未来乡村经济发展途径,为以红安为代表的其他中西部县域和乡村经济发展提供借鉴,将实践报告写在祖国大地上,助力乡村振兴。

图为实践队全体合影
 
时间:2022-09-09 作者:何渝凡 刘思婷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 关注:
社会实践总结推荐
  • 华中大学子三下乡————赋能农旅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 食光献礼,安飨有我
  • 食光献礼,安飨有我
  • 站在时代的窗口,我们满怀期待迎接二十大的到来,作为食品青年,我们要响应总书记的号召,自觉担当重任,深入基层一线,让青春在实现中
  • 09-07
  • 胸中有丘壑,立马镇山河 --南京地区暑假社会实践
  • 广西学子三下乡:线上线下调研结合,助力三孩政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