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园调研心得
作为合肥队本次调研活动的第一站,包公园是我们准备时间最长,准备结果却最不充分的一站,导致过程中出了一些问题,调研进行的时间也更长一些。
包公园给我的初印象就是它真的很大,以至于我在和另一个队友汇合的时候迷了路。
我们最开始并没有去包公园最有名的包孝肃公祠景点,而是从包公墓开始。包公墓是包拯、其夫人以及子孙的墓葬群。景点内有考古纪录片进行该墓葬群由来的科普,墓室长廊陈列了包公墓的出土文物。包公曾言: “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也。”故有“不肖子孙,不得入墓”的传说。穿过墓园大门,先映入眼帘的是大型照壁。照壁高4.2米,宽10.2米,上刻有“包孝肃公墓园”六个苍劲有力的楷书大字,系著名书法家方绍武书写。其功能是石阙前的屏障,起隐蔽作用,同时也起到装饰性作用。这方照壁是安徽省目前最大的照壁,其构造完全是按宋代《营造法式》建造而成。我们在包公墓做了影像记录并没有多做停留。
接着我们去了清风阁和浮庄。清风阁是一座仿宋风格的塔式阁楼,主要作用是进行包拯文化相关表演。清风阁定位于“文化包公”,以高水准的壁画铺陈和雕刻等艺术表现形式突出戏曲包公的主题。声像馆采用先进的科技和工艺手段,全面生动的诠释包公文化和包公传奇故事。阁内以戏台为载体不定期举办各剧种的包公戏曲演出,邀请游客共同参与,增强游览互动性。而浮庄坐落于一座湖心岛上,建筑风格融合江南园林和徽派建筑特色,景色优美,宜静宜娴。我们在这两个地方进行了影像记录和微课拍摄。
最后一站才是众所周知的包孝肃公祠。合肥是包公的故乡,合肥包公祠的全称为“包孝肃公祠”,是祭祀包拯的专祠。“孝肃”二字,是宋仁宗在包公死后赐给他的谥号,以评价肯定包公的忠孝一生。包公祠背靠合肥老城区的环城南路,三面临水,莲荷盈盈,绿树掩映。由于包拯是人们传颂的清官典型,包公祠也因此闻名遐迩,其与逍遥津、明教寺合称为合肥三大古迹。公祠大门前有一座白底黑框墙,称为照壁。照壁前后正中均绘有一叶青荷,青荷侧旁一枝荷花亭亭玉立,喻意为出污泥而不染。包公祠大门的门楼两边立着一对“抱鼓石”,它与祠内正殿两旁的两只石狮,都是古代象征威严和权力的建筑。据称在古代,只有帝王将相、文武百官的王宫、官衙、府第门前才可以建有。跨过山门,踏着翠色笼烟、波光浮碧上的青石小道,迎面而来的是一座石砌的小桥,桥头左右分立两只石狮。越过绿树荫庇下的小桥便是白墙青瓦构筑的三合古院。两扇黑漆山门上,是隶书“忠贤将相”、“道德名家”的对联。东西两边侧门,分别题写着“顽廉”、“懦立”(“顽廉懦立”是成语,意思为使贪婪的人廉洁,使懦弱的人立志)。整个祠的外观看上去古朴庄严,令人肃然起敬。
走出包公祠,我和同伴在祠外留了合影,此次户外调研活动也就此圆满结束。在线下,我们通过整合修改,提交了最终成果,目前相关视频文件已发布。
时间:2022-08-26 作者:伍启悦 来源:安徽师范大学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