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峥嵘岁月,传承红色血脉”
为了更好地发扬爱国注意精神、更加深入地学习党史、传承红色血脉,继南京站后,我们随即来到了镇江。此次活动在学校的支持及动员下,由学生组织并开展。团队成员为钟菲霏、陈然、马成康。钟菲霏担任队长,陈然负责拍摄和采访,马成康负责写稿。
第一站:茅山新四军纪念馆
活动伊始,队长钟菲霏向我们介绍了此次参观的目的和大致流程。随后我们进入馆内参观。整个展馆展出各种珍贵文物和历史资料二千多件,用声、光、电、多媒体等高科技手段,再现了陈毅、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业绩和光辉形象,再现了当年新四军与苏南人民浴血奋战的悲壮场面。陈列史料翔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真实地反映了以茅山为中心苏南抗日根据地的光辉历程,生动地再现了新四军和苏南人民抗日斗争的历史风貌。
第一部分介绍了自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蓄意制造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以来,中国守军奋起抵抗,全民族抗日战争由此开端。上海失守后,苏南各地即相继沦陷,苏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了敌后抗日游击战争。10月,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方8省红军游击队下山整编,正式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
第二部分介绍了1938年夏,新四军先遣支队和第1、第2支队奉中共中央之命,先后从皖商出发,东进茅山。首战韦岗、整编地方武装、筹建镇(江)句(容)金(坛)丹(阳)四县抗敌总会,新四军依靠一系列胜利的战斗、模范的群众纪律和广泛的统一战线,获得了茅山人民的积极拥护和广泛支持,在茅山地区取得了立足点,开辟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
第三部分介绍了1939年,遵循中共中央和周恩来关于新四军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指示精神,茅山新四军巩固现有阵地,建立北渡桥头堡,展开攻势作战,开辟东路,成立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和中共苏皖区党委,统一领导苏南敌后抗日斗争。1940年夏,茅山新四军主力北渡,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第2支队新3团和第4团以及地方武装留守江南,继续坚持抗日斗争。
第二站:新四军泗县抗敌总会纪念馆
新四军四县抗敌总会纪念馆,原址为宝堰镇“怡和酒行”。1938年6月15日,陈毅率领新四军第一支队到达宝堰,设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诸机关于宝堰镇前隍村。陈毅等领导同志则居住办公在宝堰镇怡和酒行大院内。
1938年7月7日,为纪念抗战爆发一周年,陈毅在宝堰镇怡和酒行大院召开镇江、句容、金坛、丹阳四县各界人士代表大会,筹备成立四县抗敌自卫委员会(简称四县抗敌总会),同时,颁布了新四军东进以后的第一张布告《号召抗日人民粉碎自治维持会等汉奸组织》。此布告现为国家一级文物。四县抗敌总会成立后,委聘区长,并辖各级各类群众性抗日组织,征税收粮,动员参军,募集军需,有效地支援了新四军主力部队,为茅山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发展、巩固作出了贡献。
场馆介绍了自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抗战全面爆发以来,“八·一三”日军大举进攻上海,江南燃起战火,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为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根据国共两党谈判达成的协议,中共领导的南方八省边界红军游击队于1937年10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1938年4月下旬起,新四军先遣支队和一、二支队先后从皖南出发,东进茅山,开辟抗日根据地。6月15日陈毅同志率一支队抵达宝堰。1938年5月至翌年初是新四军抗日根据地的开创阶段,在此期间,在陈毅同志的领导下先后建立起拥有40万人口的十多个小型游击基地,牵制在苏南的日军兵力二万以上,为苏南抗日根据地的发展打下了基础。1938年7月7日,新四军一支队在宝堰召开镇江、句容、金坛、丹阳四县各界人士代表会议,筹备成立四县人民抗敌自卫委员会(简称抗敌总会)。陈毅同志亲自与会讲话,详尽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指导总会工作。四县抗敌总会是在我党我军领导和帮助下建立的一个带准政权性质的行政机构。1941年5月15日,苏南第五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和茅山保安司令部成立,四县抗敌总会完成历史使命即行撤销。从1939年冬起,国民党顽固派在苏南制造了一系列磨擦事件,日伪双方也在镇江地区开展全面清乡。苏南抗日根据地处于日、伪、顽三面夹击之中,地方党组织领导抗日军民开展反扫荡、反清乡、反磨擦、反清剿“四反”斗争,坚持和巩固了抗日根据地。从1943年10月起,苏南敌后抗日战争由局部反攻进入全面反攻的历史阶段。新四军先后发动漂高、长兴、周城等战役和战斗,解放了宜兴公路以北沦陷区。接着,新四军一师从苏中渡江南下,汇合十六旅,成立苏浙军区,取得天目山三次反顽战役的胜利,开辟了浙西新区。1945年8月,苏南抗日军民广泛出击,收复大片失地,使苏浙皖边区各根据地连成一片,迎来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四县抗敌总会在筹备日起,在党的领导下,高举抗日旗帜,广泛发动群众锄奸惩叛,开展抗日统一战线工作,积极培训抗日干部,努力支援我军作战,开辟了江南抗日根据地,胜利完成了其光荣的历史使命,在抗日斗争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通过这次暑期社会实践,我们收获颇丰。烈土的姓名,可考的抑或不可考的,皆被庄严地镌刻了。历史值得铭记,英雄更应当铭记。一个缺少英雄的民族,一个缺乏信仰的民族,是不能够长久的。冰冷的石碑上刻下的姓名,背后也曾是一副副血肉身躯。血肉之躯,钢铁意志。他们是决绝的,是骄傲的,是充满信心的。就像浮雕上刻画的那般,此身既付国,便不再回头。社会实践虽然结束了,但是前进的脚步不能停止。我们要沿着革命先烈的足迹,从自身出发,从一件件小事做起,用不畏艰辛、不怕困难、不辱使命的精神激励自己,用实际行动履行对党的誓言。
时间:2022-07-20 作者:钟菲霏、陈然、马成康 来源:自写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