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赴重庆市綦江区响水村开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调研活动

为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实现农民增收、产业增效、生态增值,推动乡村振兴。7月9日,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暑期“三下乡”綦江“康养”志愿服务团(以下简称服务团)前往重庆市綦江区石壕镇响水村开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调研活动。

(图为响水村张其林主任接受采访)
当日下午,服务团成员与响水村张其林主任密切交谈,了解到响水村作为水资源保护基地,形成了以水稻、糯玉米为主的农业经济模式,产量颇丰。张主任在采访过程中提到,响水村在试验大球盖菇的养殖新模式时出现了长势弱、产量低等问题。他希望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能够派出相关领域专家教授前往当地提供技术帮助。

(图为服务团成员采集“稻鱼共生”试验田样本)
随后,服务团成员跟随张主任的脚步,分别走访了“稻鱼共生”试验田、水稻梯田,总计徒步行走十余公里。同时,服务团成员对受到重庆地区反常气候影响的“稻鱼共生”试验田进行取样调查,在实地考察中深接触、深体验、深思考。根据响水村农业现状,学院领导表示将派出“三下乡科技特派团”前往当地,与学院“康养”志愿服务团一道开展实地考察,科技支农,为当地经济发展助力。

(图为杨鹏老师与响水村张其林主任查看大球盖菇照片)
 
(图为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綦江”康养志愿服务团与响水村张其林主任合照)
“农业生产是我们经济建设事情的第一位。”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如何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是一个重大的课题。服务团全体成员将积极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勇于走进田间地头参观考察、访谈调研、宣传典型、技术推广,立志为农村农业农民问题主动作为、献计施策!
 
心得体会:
2021级生物科学(中外合作办学)三班 黄玉洁
“生命在于学习。”今天第一次走进田间地头,立足专业,对响水村的农业进行实地考察。让我感触颇深的是从响水村张其林主任身上切实感受到终身学习的重要性以及作为一名村干部需要为老百姓的生存与富裕的道路不断思考与探索。作为一名共青团员,“为人民服务”并不像我们口头中说的简单,只有真正走进社会,我们才能真正立足专业,服务人民,提升自己,这也正是作为新时代青年的职责所在、科技支农的意义所在。
 
2021级生物科学(师范)二班 吴思齐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响水村张主任的切身经历,我更加意识到了实践的重要性。作为创业者,他敢于创新,乐于实践,积极引进先进种植技术,并将自己的部分田地用作试验田,试行新的品种和技术。作为村干部,他积极与其他种植户分享经验,并努力打造数字化农业,致力于解决村中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此次调研令我受益匪浅,身为新时代青年,更应当在学习和工作中投身于广泛实践,更好地贡献青春力量!
 
2021级生物科学(师范)二班严锦
聆听响水村张主任对当地农业的管理规划,我深深为他的浓浓乡情所打动,为他敢想敢做的创新精神所启发。也许身处象牙塔的大学生也许能学好理论知识,但到最后“落地”时,所结之果却不见得比基层干部们丰厚。大学生不仅要理论学习,还要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用脚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感受中国精神。
 
2022级生物技术一班邓云垚
今天来到了石壕镇响水村我看到了现代农村的发展,响水村民生办主任张其林带领我们参观了“稻鱼共生”试验田,深刻体会到了张主任的智慧,实现多种经济共同发展。他主动承担试验费用,带领村民种玉米,插水稻。张主任作为我国当代基层干部,常年驻扎在农村,将当地村民看作自己的家人,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是当代大学生学习的榜样!
 
2021级生物科学(中外合作办学)三班 查思琰
在响水村张其林主任的带领下,我们用脚步丈量响水村的土地,走梯田、访水库,在响水洞见识到了养育了綦江四镇的生命源泉。我真切地体会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就是一定要做的事情”的道理,我迫切地希望能够多听多看多思考,为农户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期望所有像响水村一样淳朴、美丽的山村能够发展得更好。
 
时间:2023-07-09 作者:綦江“康养”志愿服务团 来源: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綦江“康养”志愿服务团 关注:
社会实践心得推荐
  • “端午话资助,筑梦在路上”——河海学子送资助政策进
  • 真心伴成长 筑梦留守儿
  • 一直以来,有一类儿童备受广大群众的关注,即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
  • 06-23
  • 雷阳启航个人总结心得
  • 此次雷阳启航活动以“收获成长,互助共进”为主题,旨在提升育人成效,推进自强教育,完善心灵引导,引导新生自强不息,立志成才。
  • 06-23
  • 诺亚舟华城名府幼儿园大班社会实践活动“10元进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