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数字经济,传统农业重“新”出发

  8月13日,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为乡村振兴插上数字经济的翅膀”暑期调研实践团来到了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圩洋村。

调研心得:

  “田头一两块,终端十几块,遇上疫情,更是只能对半折。”乘车离开调研乡村的路上,农民爷爷神情无奈却又自然吐露的话在我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这是“大蒜之乡”盐城市大丰区下的一个传统农村。

  从生产经营情况来看,村庄大多以家庭为单位独立进行生产,按季节种植大豆、小麦、玉米、大蒜等作物。一方面各家规模都不大、土地分散,难以整体机械化作业,资源共享能力不足,近些年由于电线塔建造在田间,许多居民拆迁搬离后,留下的荒地也零零散散,因此很少有承包商愿意承包。另一方面,零散种植缺乏专业性与品牌性,没有很好的利用大丰“大蒜之乡”的地理优势,也就导致了后面无法卖出好价钱,实现农民增收。

  农民们不仅在种植上“靠天吃饭”,而且从销售情况来看,也是坐等“中间商”进村收购,营销渠道单一且被动,不利于农产品价值的充分实现。在以前信息不发达的年代,中间商利用广大农民不了解市场信息通过“上蒙下骗”,利用价格差来赚取高额利润,但如今农民虽知市场上能买到十倍高价,但也无力改变。而且各家各种各卖,也难免会有一些价格比较。

  路已修、网已通,农民信息早已不再闭塞,农民骨子里的坚毅会使之跟上时代的脚步,数字化是一剂脱困良方,只是还需要时间与契机。希望村委、地方农委、农站能够牵头,实现全村联产而非个人经营,充分发挥整块大片农田的生产力,逐步投入机械化智能化设备;农民自身积极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不断学习,充分实现信息进村入户,掌握数字化技能;争取与区、县达成合作,为农产品贴上地理“标签”,统一定价统一销售;利用互联网打响品牌,逐步开辟电商路径。

时间:2022-08-25 作者:韩梅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 关注:
社会实践心得推荐
  • 感黄河战略,悟黄河发展
  • 为了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促进“十四五”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助力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进一步推动黄河流域生
  • 08-25
  • 深入穴坊,感悟乡村振兴
  •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不知不觉大一生活已经结束,这个暑假是我上大学以来的第一个暑假。应学校的号召和自己的向往,这个暑假我和志同道
  • 08-25
  • 复兴之路,道阻且长
  •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七月鸣鵙,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在这热情似火的七
  • 08-25
  • 穴坊镇实践感悟
  • 我们本次社会实践将给当地的桥梁进行检测,村庄进行建模,体验当地民俗等。经过短暂的休整社会实践正式开始了,一架架无人机在飞手的操
  • 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