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农村小学如何进行教育变革 ——基于河北省农村“双减”落实现状的实证分析和对策研究

“双减”背景下农村小学如何进行教育变革

——基于河北省农村“双减”落实现状的实证分析和对策研究

 
自2021年9月“双减”政策正式实施后,河北各地区多所学校均开始在课后作业及课外服务方面做出探索。由于“双减”政策较新,距今发布只有几个月份,所以在推进落实的过程中会面临不少实际问题,尤其是教育资源较匮乏的农村地区,更会有一系列需要纠偏正向的问题,本次调研将为河北省农村教育及时地提供理论及制度支持,助力接下来的“双减”之路。为研究“双减”政策的落实情况和实践中的问题,电气工程学院“知行合一小队”对“双减”背景下河北省农村小学落实现状进行实证分析和对策研究,探索在“双减”背景下河北省农村小学未来的努力方向与发展道路。
2022年7月,电气工程学院“知行合一小队”在前期理论研究和问卷调查结果的基础上对河北省农村小学进行调研采访。团队成员分组前往调研学校,亲身参与到调研学校的课后延时服务中,志愿服务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素质团辅,在实践中发现目前农村学校课后延时服务存在的问题,实地考察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如实践活动室、体育场等。我们小队主要面向学生、老师、家长三大类人群准备采访稿并进行访问,在采访中了解他们对于“双减”政策的了解程度以及在实施过程中的真实看法,利用我们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分析问题所在,构建“双减”政策下“家-生-校”和谐统一的教育新模式,深入了解并解决学生“放学后一小时”如何利用、乡村教师福利如何保障、“双减”背景下农村教育如何发展等诸多问题,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出教学模式与相关制度,走符合农村的双减教育之路,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完成实地的调研和考察后,团队各成员整理各自调研结果,讨论交流并总结当地存在的教育问题,最后结合实践内容和农村学校现有的基础条件,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因地制宜地设计出高效的课后延时服务模式和教学模式,并咨询相关专家结合调研成果制定农村切实可行的学校课后服务经费保障办法、教师增量绩效核定办法、教师奖励评定办法等制度,为“双减”工作有序开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通过此次调研,我们团队成员在基层了解了河北省“双减政策”取得的成效与不足。同时结合我们的调研结果和农村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出教学模式与相关制度,走符合农村的“双减”教育之路,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时间:2022-07-31 作者:房静雯 来源:河北工业大学知行合一小队实践调研数据 关注:
社会实践心得推荐
  • “双减”背景下农村小学如何进行教育变革 ——基于河北
  • 走进陈疃镇,聆听乡村振兴故事
  • 【走进陈疃镇,聆听乡村振兴故事】
    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共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
  • 07-31
  • 寻梦乡里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 游定海古城,怀觉醒之路 基于浙江省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我们团队决定在暑假开展社会调研。在整个比赛进程中,我们每位成员都有着
  • 07-30
  • 传承非遗文化,弘扬中华瑰宝
  •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与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
  • 07-30
  • 以陈疃镇为例,思考乡村振兴
  • 党中央着眼于推进“四化同步”、城乡一体化发展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策。为了响应振兴乡村的号召,进
  • 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