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花飞溅似银花,非遗探访寻出处
第一次了解到确山铁花是在学校的一堂专业课上,当老师提到确山铁花这项技艺时,我充满了好奇,正巧得知有暑期“三下乡”活动,于是我毅然报名参与了学校的非遗调研队。这次活动,我也是第一次自主搜集非遗资料,联系非遗传承人,虽然途中波折不断,但在见到确山铁花传承人杨建军老师之后,我觉得所有的波折都是值得的。
在这次实践过程中,我的心理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加强,面对拒绝我可以坦然对待并且耐心等待转机; 计划突然被打破我可以及时反应并更改计划; 与团队成员出现分歧可以静心沟通。人的一生不可能总是走在平坦的道路上,偶尔去走一走崎岖的小路,会有另一番收获。没能亲眼观看一场确山铁花表演是我的遗憾,但是,杨建军老师在介绍确山铁花时激昂澎湃、意气风发,我能切身感受到确山铁花的表演是震撼人心的。难以想象,究竟是多高的技巧和多强的力量,表演者才能用两根简简单单的木棒把千余度的铁水撒向几丈高的花棚顶层上。千年铁花技艺,虽有中断,但在近代传承人的努力下,技艺不断被复原。两根花棒,一个化铁炉,一方花棚,一打铁花者,这简单的组合,却能演奏出最动人的篇章。
我发现,传承人在讲述确山铁花的种种时始终面带慈祥的微笑,散发着祥和气息,沉稳却不失力量。我想,在传承人心中,自己的技艺可能就相当于是自己的小辈,所以他可以不惧艰难毅然求师学习,一学一练就是半辈子。对于我来说,我深知我的毅力不够坚定,杨老师深深感染了我,我不禁下定决心,以后要逐渐变成一个有恒心有毅力的人,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学习生活中,亦或是以后在工作生活中,遇到事情不能半途而废,用要坚持下去,求个结果,不论好坏,总归是自己争取的,不会留有遗憾。
看到传承人身上散落的点点疤痕的那一刻,我也是第一次清醒的认识到每个行业都有自己辛酸的一面。滚烫的铁汁落在身上那一刻,该有多么难受,但是,像杨老师这样的打铁花者却能坦然面对伤痛。这不就很好的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崇尚的英雄气概吗?
即使现在因为新冠疫情的缘故,他们几乎没有表演的机会,我也在思考,疫情当下,表演为生的行业该如何继续生存?这个问题很现实,也很难解决。确山铁花表演团队选择了外出打工或者在家务农或个体经营为生。但他们随时等着集结表演打铁花。这也能证明,无论身处何种环境,只要肯努力,肯坚持,总会有出路的。
这次实践活动也给我一种敢于尝试新事物的勇气,我不是一个很独立自主的人,我和大多数人一样喜欢待在自己的舒适圈,我恐惧舒适圈外的世界,但是不打破舒适圈,怎能获得新知,获得新的本领?所以,我要一点一点打破自己的舒适圈,不断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感受缤纷的色彩。同时,我要改变自己对什么都只有三分钟热度的性格,发现自己真正的爱好,并且不断坚持下去,不求能获得什么荣誉奖项,只求能够问心无愧。我会永远记得这次实践活动,记得它带给我的一切收获!我也衷心祝愿确山铁花蓬勃发展,在保持原生性的基础上与时代更贴近,获得新的发展阶段。也祝愿杨建军老师在今后能如愿收到更多徒弟,将确山铁花这项非遗技艺继续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到确山铁花。
时间:2022-07-24 作者:宋民君 来源:传承人讲述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