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下沙的一隅,一群少年们开始书写他们崭新的人生篇章,留下了难忘的青春回忆。在中国计量大学的校园里,他们留下了追求真理,全面发展的印记。他们身体力行,奋力拼搏,朝朝暮暮,而今他们已经迈出校园,走进社会,现信息工程学院的“致远校友回访”小队有幸作为代表给他们带去母校的慰问,同时也聆听他们的经历与感悟。
2022年7月6日到9日,我们寻访的两位校友分别是2007级的何文新学长以及2011级的林元惠学姐。何文新学长目前是在一家国企公司担任全栈工程师,林元惠学姐是在政府相关领域担任技术部门主管。
大学时期“玩”与“明确目标”
大学四年,对于林元惠学姐来说是充实且精彩的。她偏喜编程,对待专业课比较积极,成绩较好,几个专业课老师对她印象也很深。同时也早早得获得了班主任的关注,获邀参加他的项目。竞赛方面,学姐参加了浙江省的ACM竞赛,还有班主任牵头的一些电子商务比赛。但现在回顾这段时间,学姐认为还有很多地方做的不够好,比如偏科,没有重视英语与体育锻炼,课余的时间还是较多花在跟同学一起玩游戏上。她说到“如果当初能早点知行合一,早点明确目标,去除杂音,并付之行动就好了”。
何文新学长则有些不同,回顾四年生活,他认为自己玩的比较多,学习成绩一般,对自己要求也不高,没有考研的计划,所以都是以不挂科为目标完成了学业。但是期间也跟着班主任做了一些项目,学长认为这段经历给自己后续的学习成长带来了很大的帮助。所以,每个人的大学生活节奏都不一样,做自己当下认为正确的,或许日后才不会有后悔。
“专业”与“职业”
“我觉得社会上的能力要求远远大于学校里学的内容。学校里学的东西跟社会脱节非常非常严重,我觉得主要是老师问题”,学姐补充道,“老师教的是基础,但是仅仅有基础是远远不够的,计算机这个学科注定了要终身学习”。因为学姐关注和了解到学校的有些老师开的课程比较新,而且教师自己也比较专业,教学并不是照着课本念。所以,如果老师本人有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一直学习前沿科技知识,那反馈到课堂上是完全不一样的。
何文新学长也说到,“学校学得是基础,没有学校的专业学习,也就进不了工作的门槛,如果能跟着老师做项目的话,对以后找工作会有更多的帮助”。学长建议就计算机行业而言,家庭情况允许的话尽量选择考研,单纯做应用软件的市场只会越来越卷,因为门槛相对来说也比较低。考研的话可以深入学习一些更高级的专业比如机器学习,算法研究等,领域高了卷的人自然也会少些。
言而总之,学好课内知识是基础,实践经验加上自主学习才是计算机专业永恒不变的方向。
“实习”与“就业”
学长学姐谈到他们参加实习都是在大三下学期。林元惠学姐是在班主任的一个大学同学的创业公司实习,内容也是跟专业相关,主要是做软件开发工作。大四的一次企业校园宣讲,她投了简历,考了试得到的就业机会。学姐说“实习的生活讲起来比较苦,那个时候没有地铁,都是早上五点多起来然后坐两个小时B支4去市区,所以在车上一般会看看书。在公司的实习就当正常实习来的,因为在公司里,一般也没人会因为你是实习生而迁就你。”
毕业之后,学姐就业的第一家企业是一个大企,他们对学校资质看的比较重,而不是看实习表现,存在名校歧视,薪资也会受这个影响较大。“曾经因为名校歧视感觉非常不公平,也哭过,想离开,后来还是咬牙坚持下去了,通过表现终于得到了领导的赏识,”学姐回忆说,“这对我自己来说也算一个励志的经历吧”。所以,学姐对于毕业生的经验是:有任何公司能提供实习或者岗位的,少考虑工资,早点抓住机会先涨经验,待日后崭露头角,毕业工资在涨薪后的工资前就不算什么了。
因为何文新学长毕业直接在实习的公司上班了,所以没有太多的实习经历,现在想想他还是觉得很后悔,当初应该多看多找些更好的机会,多一些实践经验。他也建议能进大厂的话起点会更高,尤其是刚毕业的时候,不要刚出校门就进国企,薪资成长低,学习成长慢。考虑进国企的话,也最好是考研比较好,因为国企是分学历分等级的。
所以,“实战经历”很重要,积极参加各类实践会让我们受益匪浅,但每个人的选择不同,道路也不尽相同。
期待“校——友”交流建设更上一层楼
离开大学进入社会就跟离开父母一样,更多是依靠自己,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当问及与母校的亲近度以及进一步推进与母校联系的相关问题时,学姐表示愿意通过在线问答,直播连线等方式为母校提供讲座,宣传,就业指导等形式的帮助。另外,致远小队也有搭建校友论坛的计划,学长学姐认为以论坛的形式对校友资源进行整合的可行性偏高,互通资源之类也许不错,也可以对接一些企业招聘。学长也笑称自己是“键盘侠”,由于技术做的比较久了,待人接物能力下降的厉害,座谈分享不擅长,但是通过论坛的形式在网络上交流还是合适的。
刚毕业,大家都还在杭州就业,一起聚餐和玩的机会也比较多。但时间久了,一些同学们逐渐从杭州去外地或回老家发展,聚的就越来越少了;母校联系也是通过班主任和辅导员。途径限制较多,校友会的组织需要更加积极。感谢学长学姐提出了建议也对更好的校友交流平台表示了期待。
无论现在还是将来,永远都要学会感悟与沉淀,学长学姐们的句句忠言已是在为后继的莘莘学子铺石布路,只盼我们可以坚定目标,不犹豫,去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