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工大学子三下乡:访烈士陵园,忆峥嵘岁月

       今年的夏天酷热如旧,今年的雷雨急骤如夕。然而今年的夏天我们却肩负着不同的使命,拥有不同的感动。为了弘扬爱国主义教育,推进党史学习,培养和增强大学生的民族精神、爱国情感和道德素养,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学校举行了三下乡暑期实践活动。7月10日,跟随着三下乡的队伍,我出发前往宿州烈士陵园。这里长眠着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尊严奉献出宝贵生命的革命先烈们,长眠着为了彻底埋葬旧世界,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而前仆后继、英勇作战,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战士们,也长眠着在和平时期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而献出青春和热血的功臣们。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宿州革命烈士纪念厅。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烈士陵园承载着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光辉历史。铮铮铁骨,万千英魂,诉不尽战争的残酷,道不清无尽的光荣。在纪念馆参观的过程中,讲解员绘声绘色的向我们讲述了曾经发生在宿州也就是宿县的革命历史。我们不曾亲眼目睹战争的惨烈,但是通过一张张黑白老照片,一件件历史遗留下的物件,闭上双眼,似乎可以看到中华儿女勇敢地用血肉反抗帝国主义的铁蹄。青山有幸埋忠骨,烈士墓前抚英魂,革命先烈永远是全区广大师生心中的一座丰碑。这十八座烈士墓是红色革命历史的壮烈赞歌。作为新时代青少年,我们身上流动着红色基因,所以我们必须要牢记历史,积极传承红色精神,努力争当祖国的双好少年。 
图为实践队员学习彭雪枫将军的事迹。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冯妍然 摄
       在参观过纪念厅后,我和实践队员们一起前往烈士墓园祭拜先烈。在烈士墓园的不远处,只见三三两两的老人在左侧的林子里悠闲地打着太极拳,抬手转身间满是“侠骨柔情”;旁边的小道上,几位老人正用一支偌大的毛笔蘸水写着二十四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得众人围观并啧啧称赞;南侧的廊亭内,市民三五成群,或轻唱,或低声吟诗,好一幅唯美的画面。革命先烈们在祖国大地上撑起一片天,开启了我们民族的千秋大业,创造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应该永远铭记给我们幸福生活的人,让我们永远感恩那一个个为了这片土地,洒下热血的革命先烈们。
 
图为实践队员祭奠先烈。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薄阳阳 摄
       此次活动之后革命先烈的一幕幕事迹总是在我眼前浮现:在战火硝烟中前仆后继的烈士,在新中国建设中忘我工作的劳动者,等等,我的心灵深深体会着这次参观受到的洗涤和震撼。那些名字被刻在革命纪念碑上的革命先烈的一生,是英雄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他们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纵观他们为国家的建立和繁荣强盛而奋斗的壮丽生涯,我深切的感受到,在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的鼓舞下,我国几代优秀的中华儿女奋力拼搏、无私奉献。为新中国的崛起、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通过此次实践活动,深切的感受到革命先烈们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在学校学的是理论知识,并没有付诸实践。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真切的感受到其中的价值,只有切身体验过,我们才能有一个清楚的认知。我们要通过实践将自己所学赋予实际。以自身行动去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文化。(通讯员 陈洁)
 
 
时间:2022-07-11 作者:陈洁 来源:大学生家园 关注:
社会实践心得推荐
  • 安徽学子三下乡感悟:坚守一线做志愿,同舟共济齐抗疫
  • 安工大学子三下乡:访烈士陵园,忆峥嵘岁月
  • 井”上添花·共享文明 ——时尚设计学院幸福底色创绘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