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星火传乡野,经典新生润民心

【暑期“三下乡”】地信学院:滁州学院学子赴全椒寻访儒林文化
 
图1队员合影
青砖黛瓦藏文脉,笔墨春秋见匠心。这个夏天,我们的"三下乡"实践团队踏上了寻访儒林文化的旅程,在吴敬梓纪念馆的光影流转间,与三百多年前的文学巨匠隔空对话,在字里行间触摸《儒林外史》的温度与力量。
穿过古色古香的门楼,讲解员的声音为我们推开了时光的大门。在吴敬梓生平展区,泛黄的族谱、复刻的书案、旧时的科举试卷,串联起一位文人跌宕起伏的一生。从家族鼎盛时的锦衣玉食,到家道中落后的寄人篱下;从少年科举的意气风发,到屡试不第的寒心彻骨;从安徽全椒的故土难离,到移居南京后的笔耕不辍——这些看似零散的人生片段,在讲解员的串联下逐渐清晰。团队成员们时而驻足凝视老照片里的故居遗址,时而低头记录关键时间节点,忽然读懂:正是这份亲历的世态炎凉,让吴敬梓笔下的儒林群像有了刺破纸背的真实。
 
图2各版本《儒林外史》珍藏
转过展柜,《儒林外史》主题展区如一幅徐徐展开的社会长卷。范进中举的癫狂、严监生的吝啬、杜少卿的狂放……讲解员细数书中人物,更深入剖析文字背后的锋芒:"他用幽默写悲凉,以讽刺显慈悲,看似嘲弄儒林丑态,实则藏着对世道人心的深切关怀。"团队成员们围在展柜前热烈讨论:"这讽刺艺术比同时代的小说更尖锐,却又留着三分温情""这种'虽云长篇,颇同短制'的结构,在清代小说里太创新了"。当目光落在"秉持公心,指擿时弊"的评语上,大家忽然明白:这部作品之所以跨越 centuries 依然鲜活,正因它写透了人性的复杂与时代的困局。
 
图3队员参观
离馆时夕阳正好,队员们的笔记本已写满大半。回程路上,实践的脚步并未停歇:分类整理的照片视频里,藏着展馆的每一处细节;梳理的文献资料中,吴敬梓与文人好友的唱和信札渐渐拼凑出他的精神世界;专题研讨会上,我们反复琢磨《儒林外史》对当代讽刺文学的影响——原来经典从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能在当下生长的文化基因。
 这场"三下乡"之旅,我们不仅是儒林文化的参观者,更是经典传承的践行者。当吴敬梓的笔墨与青年的思考碰撞,当古老的讽刺艺术照进现实的土壤,我们终于懂得:所谓传承,就是让沉睡在书页里的文字,在行走与探究中重新苏醒,成为照亮当下的精神火炬。
 
来源:大学生家园
时间:2025-08-17 关注: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内容推荐
  • 南京师范大学:守护清流,能“援”助力
  • 儒林星火传乡野,经典新生润民心
  • 儒林星火传乡野,经典新生润民心
  • 当吴敬梓的笔墨与青年的思考碰撞,当古老的讽刺艺术照进现实的土壤,我们终于懂得:所谓传承,就是让沉睡在书页里的文字,在行走与探究
  • 08-17
  • 访校友足迹绘职业图谱,贺百十华诞传河海精神
  • 实践简报
  • 实践简报
  • 值此河海大学110周年校庆之际,依托法学学科“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的特色及法学院三十年来积累的覆盖立法、司法、法律服务等多领域的
  • 08-13
  • 暑期社会实践|“淬绿为铭·治水成序”——南京师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