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赴长沙—南昌“红迹寻踪·精神赓续”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橘子洲头展开红色教育活动

探访红色记忆:橘子洲头、岳麓山(长沙,2025年7月14日)
 
作为湖南红色文化的重要地标,橘子洲与岳麓山不仅是自然与人文的瑰宝,更是承载革命记忆、赓续红色基因的精神高地。近日,长安大学赴长沙—南昌“红迹寻踪·精神赓续”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访两地,探寻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创新之路,见证革命精神如何在山水之间焕发新的生命力。
在橘子洲头,悠悠江风轻轻拂过,带来丝丝清爽。抬眼望去,那尊巍峨的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塑静静伫立。他目光如炬,仿若穿透岁月的长河,凝视着这片他曾挥洒热血、挥斥方遒的土地。这座雕塑以 1925 年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形象为蓝本精心打造,高达 32 米,恰是毛泽东创作《沁园春・长沙》时的年龄,寓意深刻。它长 83 米,宽 41 米,基座达 3500 平方米,由 8000 多块采自福建高山的永定红花岗岩石拼接而成,每一块石头都仿佛在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如今,这座象征着 “恰同学少年” 的雕塑,已然成为全国红色教育的核心地标。无数怀着对党忠诚热爱之情的人们纷至沓来,瞻仰这座不朽的丰碑。站在雕塑前,人们仿佛能看到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青年毛泽东,面对滔滔湘江,胸怀救国救民的伟大理想,发出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的历史强音。这不仅是一尊雕塑,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坚定对党忠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将先辈们的革命精神永远传承下去,让红色基因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
 
                                                              队伍成员在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塑前合影
 日间的阳光,带着几分温和的力道洒在唐生智公馆的青砖黛瓦上,给这座历经岁月洗礼的建筑镀上了一层淡淡的金色。师生们整齐地驻足在那块 “唐生智公馆” 的标牌前,标牌的铜质边框在阳光下泛着沉稳的光泽,上面的字迹清晰而庄重。大家的目光紧紧锁定在标牌之上,神情专注而肃穆,仿佛要从这寥寥数语中,探寻出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随着目光在文字间流转,唐生智将军那充满传奇色彩的生平在师生们眼前缓缓铺展开来。他年少时便胸怀报国之志,毅然投身革命洪流,在动荡不安的年代里,始终坚守着对国家和民族的赤诚。在那些风雨如晦的日子里,他带领着部队冲锋陷阵,为了革命的胜利,不畏艰险,奋勇向前。而当抗日的烽火熊熊燃起,唐生智将军更是挺身而出,坚定地拥护抗日。他积极奔走,号召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御外侮。在战场上,他身先士卒,指挥若定,用热血和勇气诠释着一名军人的担当。那些在枪林弹雨中穿梭的身影,那些为了守护国土而发出的怒吼,都深深烙印在师生们的心中。​
师生们静静地看着、想着,心中涌起阵阵激荡。他们仿佛能看到将军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坚毅的眼神,能感受到他为了家国命运而跳动的滚烫心脏。这份为家国奋斗的热血担当,跨越了时空,重重地叩击着每一个人的心灵。大家的眼神中充满了敬佩与感动,更明白了如今的和平与幸福来之不易,是无数像唐生智将军这样的先辈用热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在心中暗暗发誓,要传承先辈的精神,努力学习,奋勇拼搏,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实践队成员仔细阅读关于“唐生智公馆”知识
 
为进一步深化党史学习教育,传承红色基因,我们踏上了一段意义非凡的旅程,去到了岳麓山下的爱晚亭。实践队的师生们怀着崇敬与期待,围站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标识碑前。随着阅读的深入,一段段尘封已久的历史逐渐被揭开。
爱晚亭始建于清乾隆年间,那是一个文风昌盛的时代。它最初名为红叶亭,后因湖广总督毕沅根据杜牧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的千古名句,将其更名为爱晚亭。这一改名,不仅为亭子赋予了诗意的浪漫,更让它从此与文人墨客的情怀紧密相连。在岁月的长河中,爱晚亭见证了无数文人雅士在此吟诗作对,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
然而,爱晚亭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师生们进一步了解到,在那个风云激荡的革命年代,它承载着更为厚重的革命记忆。毛泽东、蔡和森等革命先辈们,曾多次在此聚会。他们坐在亭中的石凳上,或激昂地讨论着国家的前途命运,或潜心阅读进步书籍,为探寻救国救民的真理而不懈努力。先辈们在这里,用热血和青春,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革命赞歌。毛泽东与杨开慧也曾在这浪漫的爱晚亭前,互诉衷肠,他们的爱情不仅有花前月下的浪漫,更有着为革命事业共同奋斗的坚定信念。
 
                                                                          实践队成员认真阅读关于“爱晚亭”的知识
参观过程中,师生们认真阅读、交流感悟。明白了在实地触摸历史痕迹,才真切懂得先辈们的不易,红色精神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要我们传承践行的力量 。老师也寄语同学们,要从红色景点中汲取养分,将爱国情、奋斗志融入青春征程。
 从橘子洲头的青春誓言到岳麓山间的革命足迹,红色文化在这里不仅是历史的注脚,更是激励当下的精神动力。当实践团队在雕塑前重温入党誓词,当青少年在剧本游中触摸历史温度,当红色文创走进日常生活,这片土地上的革命精神正以更鲜活的姿态,融入时代血脉,续写新的篇章。
作者:唐智文 来源:实践队员供稿
时间:2025-07-18 关注:
社会实践内容推荐
  • 反诈创作予警示,青春聚力护民安——山理工学子创作反
  • 青春视角察治理,实践深耕悟民生——循梦实践团旁听网
  • 长安大学赴长沙—南昌“红迹寻踪·精神赓续”暑期社会
  • 科技纸鸢实践团举行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出征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