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千年兵道,传承智慧薪火

     2025年7月10日,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兵译风华"社会实践队来到广饶孙子文化园古代兵器展示馆,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探索之旅。
一、青铜辉映:触摸千年兵魂
     在青铜器展区,一件件泛着历史光泽的兵器静静陈列。队员们驻足在一把战国青铜剑前,剑身修长,剑锋寒光凛凛。"这把剑长56厘米,采用复合铸造工艺,"讲解员详细解说,"剑脊含锡量约10%保证韧性,刃部含锡量达20%确保锋利,正体现了《考工记》中'三分其金而锡居一'的智慧。"队长高川雲戴上手套,小心翼翼地托起复刻品,感受着剑柄上细腻的纹路:"这些菱格纹不仅是装饰,更能增强握持的摩擦力,古人在细节上的考量令人叹服。" 展柜中,一件西周时期的青铜戈引起了队员们的注意。讲解员指着戈上的铭文说:"这件'虢季子白戈'记载了西周时期的战功,是兵器与礼器的结合体,印证了'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历史传统。"队员们纷纷俯身细看,用手机记录下这段镌刻在青铜上的历史。
(图为实践队成员参观战国青铜兵器。高川雲供图)
二、甲胄生辉:感受沙场温度
     移步铠甲展区,一套完整的汉代铁札甲在灯光下泛着冷光。"这套铠甲由832片铁片编缀而成,总重达18公斤,"讲解员讲解道,"每片铁片都经过精心打磨,边缘圆润不伤肌肤,连接处留有活动余量,既保证防护性又不失灵活性。" 展区一角,一组宋代步人甲的复原模型格外引人注目。讲解员介绍:"这是根据《武经总要》记载复原的,重达29公斤,是当时重步兵的标准装备。铠甲胸前的狮头纹饰不仅有威慑作用,更暗含'师出有名'的兵家思想。"队员们仔细观察铠甲的结构,对古人将实用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设计赞叹不已。
(图为实践队成员在展区参观的皮甲。高川雲供图)
三、百步穿杨:体验传统射艺
     午后,实践队来到户外射箭场。传统射艺非遗传承人手持一把明式开元弓示范:"《孙子兵法》讲'势如彍弩,节如发机',射箭讲究'五平三靠'。"在他的指导下,队员们从站姿开始学起,体验了搭箭、扣弦、开弓、瞄准、撒放的全过程。
(图为实践队员体验射箭场。高川雲供图)
四、门庭深意:感悟文化传承
     夕阳西下,实践队在文化园正门合影留念。门额上"孙子文化园"五个大字笔力雄健,两侧楹联"兵圣遗风传千古,智谋润物泽万家"在晚霞映照下熠熠生辉。 回程的大巴上,队员们热烈讨论着当天的见闻。队员们最深的感触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古代兵器的“器以载道”,二是铠甲设计的“以人为本”,三是射艺修炼的“身心合一”。
(图为文化园正门。高川雲供图)
结语
     本次实践活动通过"观兵器、穿铠甲、习射艺"的沉浸式体验,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兵家文化不仅是博物馆的陈列,更是可以触摸、可以体验的活态传承。从青铜剑的铸造工艺到铠甲的防护设计,从射箭的心法要诀到兵器的礼仪内涵,每一处细节都闪耀着古人智慧的光芒。未来,实践队将把这些收获转化为生动的文化推广素材,通过新媒体平台、校园展览等形式,让古老的智慧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通讯员 闫亦凡)
作者:闫亦凡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兵译风华实践队
时间:2025-07-12 关注:
社会实践内容推荐
  • 探秘千年兵道,传承智慧薪火
  • 探秘千年兵道,传承智慧薪火
  • 2025年7月10日,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兵译风华"社会实践队来到广饶孙子文化园古代兵器展示馆,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探索之旅。
  • 07-12
  • 炮台览胜悟兵韬,研学探微启智扉
  • 炮台览胜悟兵韬,研学探微启智扉
  • 在澳门这座中西文化交融的城市中,古老的大炮台宛如一位沉默的历史巨人,静静诉说着往昔的风云岁月。其中蕴含的兵家文化,恰似穿越时空
  • 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