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日下午,淮北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绿社数治”淮师惠民先锋队走进濉溪古镇石板街的淮北民俗泥塑艺术馆,参观第七代淮北泥塑传承人李建东的工作室,沉浸式了解学习了泥塑制作的过程。

队员采访非遗传承人
团队从泥塑的起源、重要变化、面临困境、材料环保四个方面,与李建东老师进行深入交流,了解到泥塑传承发展的困境:一是因经济效益不高、产品不畅销,年轻人难以坚持从事泥塑制作;二是游客难以理解泥塑作品中蕴含的创作时间成本与艺术价值。李建东老师表示希望来的游客能够通过参观学习越来越了解泥塑的价值,希望热爱泥塑的年轻人勇敢尝试学习这门手艺并坚持下去。
工作室负责人为队员讲解泥塑制作过程
工作室的赵敏老师现场指导团队成员尝试了泥塑过程的操作,从摔泥、搓泥条、揉合、塑形,到捏制泥塑,并提到学习泥塑贵在坚持。亲手制作泥塑的过程让队员们切身感受到非遗手艺的非凡匠心和传统技艺的独特魅力。

工作室负责人指导队员制作泥塑
通过此次学习非遗泥塑手艺活动,团队深刻体会到泥塑不仅是指尖与泥土的触碰,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指出“到2025年,非遗代表性项目得到有效保护,工作制度科学规范、运行有效,工作体系更加完善,保护传承体系更加健全,创造创新活力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对非遗的认同感、参与感、获得感明显提高,非遗服务当代、造福人民的作用进一步发挥”,再结合实践学习,队员们纷纷表示每一次体验都是对非遗火种的守护,希望中华传统的技艺可以在新时代青年人的创新与传承中焕发新生。

非遗传承人与队员合照
(图:苏永宏 王馨苒/文:瞿康雨/审核:孙可意/审校:王庆超/终审:吴守宝)